职位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资讯 >

【川大人物】王红:感谢慕课,让我从教三十多年还能参与这么美好

时间:2018-01-18来源:四川大学新闻网


  2017年年底,国家首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公示,中国大学MOOC共有322门课程获得认定,是MOOC本土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2012年视为MOOC元年,至今MOOC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发展6年,站在一线制作MOOC的老师们是如何理解MOOC的呢?他们跟MOOC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慕课君特邀了几位MOOC老师,聊聊他们和MOOC的故事。
第一位嘉宾是四川大学的王红老师。

  王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教授。从事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三十一年,讲授《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诗歌艺术》、《中华文化》等课程。曾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华为优秀教师奖、四川大学教学名师奖、四川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奖”及教育部优秀教材奖、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等。主持国家级精品课一门。主讲的《中国诗歌艺术》课为教育部确定的中国大学首批“精品视频公开课”之一。

 

 

  慕课让老师拥有了三尺讲台以外的辽阔天地,与广大学习者无障碍互联互通。


  我在任高校教师的第三十个年头成为慕课的主讲教师,开始是新奇,努力尝试新事物,涉入其中以后越来越领会到这种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意义所在。

 

  首先慕课让教师拥有了三尺讲台以外的辽阔天地,与广大学习者无障碍互联互通。

 

  我的《中国诗歌艺术》是我们四川大学文科的第一门国家级精品课,2005年获批,在校内每一年都开课,比较受学生欢迎,但是这12年来选课的学生加在一起,绝不会超过5000个。

 

 

  慕课开设一学期,选课者最少也有1万,这让教师确实极具职业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同时,慕课平台上信息的及时反馈、数据实时记录与分析的强大功能、教师与学习者频繁的互动,不仅便于教师掌控慕课进程,也能借助这些信息改进自己校内的教学。(比如我本学期校内同名课程是以慕课视频为基本内容,在课堂上做拓展、深化;校内选课学生的平时成绩则根据在慕课讨论区发言的水准确定。)

 

  其次,学生呈几何级数的增长更彰显教育的意义、加重教师的责任,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不断加码。

 

  互联网时代的教师必须兼具教育者与学习者双重身份,不仅要学习自己的专业,还要学习许多专业以外的东西,包括互联网技术,包括科技,包括慕课制作,必须要学习,必须比学生更热爱学习,更善于学习,否则根本无法完成我们越来越重要的教育使命。

 

  互联网、慕课也给我们教师提供了无障碍学习的便利,让教师成为一台与广大世界互联互动的电脑。在慕课的平台上,我是教师,也是学生,我也会学各种以前不太了解的、感兴趣的学科,比如说设计、音乐欣赏、天文知识等。

 

  这种通过互联网的教和学的体验,我觉得就很像佛教所说的千灯相照的境界,每个人的内心智慧都是一盏灯,擦亮这盏灯,点亮内心的大智慧、大光明。而且人和人之间的智慧相互碰撞,相互辉映,散发出更多的光明来。在慕课的平台上,这就是知识和知识相互辉映,智慧和智慧的相互激发。

 

  更重要的是,慕课这种无障碍互联互动的学习方式,体现着教育公平、教育无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意义。在这里,不分身份、年龄、学历、水平,无论地北天南,都有完全平等的学习权利。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正在迅速突破传统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壁垒,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技术,联合一切有教育梦的人士,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让每一个热爱学习的青少年得到平等学习的机会。


  开课以来,有两件小事印象深刻。

 

  一是2016年秋季学期,申领证书的阶段,有位学员在论坛发帖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慕课,谢谢您的《中国诗歌艺术》带给我的温暖和快乐,在如此寒冷的冬天让我如浴春风。”

 

  她说自己姓“逄(páng)”,“拜托千万别把我的姓打错了,我的心愿是4年后当我60岁光荣退休时拿到10个慕课证书,这是自已给自己60岁的生日礼物。”后面有不少同学跟帖对这位大姐表示敬意,说“向您看齐,终身学习”。

 

  二是今年5月,中国大学MOOC和“美丽中国”共同发起了一个公益活动“带着MOOC进山区,一起看见更大的世界”,我的课程很荣幸地被选中,由支教老师带领山区中学生学习。11月我参加了该活动在云南临沧的启动仪式,为临沧斗阁中学的孩子们现场讲了一次课。

 

 

  课前支教老师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古典诗歌,课上孩子们争相展示。

 

  一个圆圆脸的小个子女孩举起她画的杜甫《望岳》诗意画,告诉我她最喜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问为什么,小姑娘回答:我觉得这两句诗好有气魄,我也特别想这样爬上最高的山顶,去看外面的世界,想看得很远很远。

 

  我被这个云南大山里的孩子感动。瞬间领悟到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正在迅速突破传统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壁垒,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技术,联合一切有教育梦的人士,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让每一个热爱学习的青少年得到平等学习的机会。

 

  比如这些偏远山区的孩子,我们已有可能合力托举起他们,让他们攀上最高的山,越过自然和人为的许多屏障,去看世界,看宇宙,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他们可以走得很远,可以努力学习,成为明天中国的顶梁柱。

 

  感谢互联网,感谢慕课,让我在从教三十多年以后还能参与进这么美好这么有意义的事业。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