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资讯 >

同济,我们一直在一起

时间:2017-05-22来源:同济大学新闻网

      今天,是同济人盛大的节日,同济迎来了第110个诞辰。无数同济人满怀激情地从世界各地赶来,为了向同济道一声“生日快乐”。今天,不论你是否回家,我们的心都和同济在一起。校庆之际,学校学生记者团采访了回家和没回家的校友,听他们讲述同济情和同济人的成长故事。

金鑫:“人不能决定自己的出身,但是你可以决定自己的未来”
      金鑫,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生。经历高考,这位苏北学子知道同济是他出人头地、改变命运的机会。像很多刚入学的新生一样,金鑫接触到更多的人和事,也曾迷茫过,但唯有努力能换来选择的权利。
      毕业时,他在工作与继续深造之间做过艰难的抉择,是选择工作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还是去更高的平台学习完善自己。那时,对于他来说,母校不仅仅是传道授业的场所,更是他实现自己梦想的平台。如果没有国家当时对外的人才培养政策,没有同济与欧洲合作的项目,他不可能会成为整个国家发展与同济国际人才培养政策的受益者。
      在同济搭建的平台上,他用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去意大利攻读硕士的机会。在此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虽然会面对失败与挫折,但他始终铭记着母校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人生总会有高峰与低谷,我们能做的是巅峰时不得意忘形,低谷时不妄自菲薄,怀揣一份信念,才能走的更远。”
      金鑫说:“人不能决定自己的出身,但是你可以决定自己的未来,从点滴做起,带着同济人的自信与骄傲努力奋斗,我们总归有实现价值的那一天。”

同济毕业典礼_副本

金鑫(中间和同学的毕业合影


方虹斌:同济十年,明白同济人应有的学术担当
      方虹斌,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工程力学本科生,现为美国密歇根大学高级研究员。他是地地道道的同济人,从2004到2014,他在同济大学度过了将近十年的时光,这段时间也是发现自我的十年。十年里,有过无数镜头永驻在他心底。这其中,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大一的线性代数老师,来到学生寝室里挨个把周末赖床的学生拉起来,补习晦涩难懂的概念,一遍一遍重复重要的知识点。老师半白的头发,骑着一辆自行车,带着自己打印好的讲课材料,坚定却缓慢的讲课声,让他终生难忘。
      在老师负责细致的讲述中,方虹斌明白了什么是一位学者应有的态度,什么是严谨求实的实际体现,什么是同济人应有的学术担当。无论是当年同济校园里的学生,还是目前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员,同济精神一直在心底激励他;无论在中国,在美国,还是在世界各地,他都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不断开拓成长。

tgyv4gapinsjsvs

方虹斌获得SPIE会议“最佳学生论文”奖颁奖现场

 汪大绥:潜心设计行业半个多世纪,难忘母校培养之恩                       
      汪大绥,1959级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建设专业本科生,现为上海现代集团总工程师。1964年,他带着母校传授的专业知识、满怀着对祖国建设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开同济园,已经五十三年了。
      半个多世纪来,汪大绥一直工作在设计战线。他的起步阶段是在苏北的一个小城市,在那个技术人才比较少的地方,人们认为你应该什么都能做,只要有这个需要。这恰恰给了他压力和机会去学习自己并不擅长的东西并付诸实施。1978年,改革开放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使得汪大绥有机会回到上海,从此在华东院这个更高的平台上能接触到更重大的项目,眼界也更宽阔。几十年来,汪大绥主持或参与设计了大量的工程项目,其中包括:华亭宾馆、东方明珠、浦东机场、铁路南站、环球金融中心、央视大楼、苏州东方之门、天津117等知名建筑,党和人民也给予了他崇高的荣誉,他先后获得上海市建设功臣、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等荣誉。
      每当念及荣誉的时候,汪大绥总不会忘记母校的培养之恩。他在校学习时读的是城建专业,这个专业现在已经没有了。其特点是学习的专业课门类非常广,一定程度上涵盖了工民建、桥梁、道路、给排水的主要专业课,虽然深度上要浅一些,但是领进了门。这对学生毕业后的发展非常有利,使学生有更好的适应性。其实学校学习毕竟就是打基础和领进门,更大的发展应该是在工作的过程中获得。现在常提的“大土木”概念,汪大绥是非常赞同的,过去的城建专业其实就是大土木专业。他相信,母校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培养出更多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广博、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成为国之栋梁。

cba8015a7d7040d21322da61e11616af

刘旭锴:恩师引领前进的航向
      刘旭锴,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专业本科生,现为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院常务副院长兼总工程师。1982至1989年期间就读于同济大学,当时他的研究生导师是袁国干老师,同时也是袁老师职业生涯中唯一的研究生。
      提到自己的恩师,刘旭锴满含感激之情。袁老师在入学初期就立下了严格的读书制度,规定每位硕士生在学习阶段阅读30篇文献,博士生则要求100篇。而不甘平庸的刘旭锴在完成老师规定任务的同时,在整个硕士期间阅读了七八十篇文献。广泛的阅读使他对当时桥梁界的前沿技术和方向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前人经验的总结也为自己在工程实践当中的应用提供了想法和参考。令刘院长印象深刻的是自己的毕业设计,袁老师不遗余力地为自己逐字逐句地进行修改。这不仅是袁老师的工作作风,更是同济大学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的一个缩影。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倍增周期正变得越来越短。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都应该注重学习,随时汲取工程实践当中的前沿理论和技术。本科四年实际上是一个通识教育的过程,重在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而工作,实际上是把学生阶段的学习方法嫁接到实践中,只有拥有宽广的知识面、大量的阅读量积累以及实践当中的经验,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土木工程师。对于土木学科的发展,刘旭锴认为,我们应该强化外语,多多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并创造性地运用到工程实践过程中。专业排名只是各项指标的量化,更重要的是加强土木学科基本功以及专业素养的培养。

a570

刘旭锴负责的天津金钢桥改建后,犹如一道飞跨海河两岸的“彩虹”

 俞文冰:“大学里学会的事、听过的教导,会陪伴一生”
      俞文冰,1999届统计学,现就职于光大证券。俞文冰说:“不管110年还是多少年,同济还是那个同济,同济人永远是同济人。同济传我以知识,而我不论在哪里工作,在同事们的眼中都是一个可靠的人。因为我身上带着一股同济人的精神。踏实,认真,有干劲。”
      俞文冰说,这些年工作累了,就会坐两站地铁跑来同济踢会儿足球,考CFA的时候会来图书馆复习,孩子刚会走路的时候会带他来走一走。很多人都觉得毕业即永别,可是我们在大学里学会的事,听过的教导,总会陪伴一生。因为那些印记都在骨子里了。

image007

周炜:“我们同济不张扬,踏实做事,这也是我现在的生活、工作态度”
      周炜,同济大学汽车学院1992级毕业生,1993年创办“汽车爱好者协会”。“汽车爱好者协会”现已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上海市汽车工程学会、上海工业设计协会等专业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与戴姆勒、宝马、福特、标致雪铁龙、大众、通用、奇瑞等国际知名整车公司以及大陆、汉高、天合、博世等著名零部件厂商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谈到对于母校的记忆,周炜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就是“汽车爱好者协会”的创办经历。当时,大家对汽车的热爱超出了他的预料,没有年级和专业的限制:“男孩子嘛,从小就对汽车感兴趣。最初我们设想协会主要依托本院的支持,但当我们发起汽车爱好者协会后,发现很多高年级,甚至很多外院的同学都来参加。”
      周炜于1992年入学,1993年和同学们一起成立了“汽车爱好者协会”,90年代初,电脑与打印设备还没有普及,协会的第一本刊物是成员们手写手绘的,物质的匮乏并不妨碍他们这一帮敢想敢做的年轻人对于汽车的热情,没有高科技设备,他们就亲自动手制作。当初的手绘刊物,现在看来弥足珍贵。为了寻找“资源”,周学长和同学们经常背着相机去有豪华车“出没”的地方拍照。“对汽车的兴趣和对协会的责任是我们一直不断前行的动力。”
      为了促进协会的发展,周炜曾和同学们一起给上海大众的公关部的经理写了一封信,并成功获得了对方的赞助。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协会,逐渐获得了与上海大众等知名企业的交流合作的机会,不断发展壮大。
      “我在同济待了10年,本科、硕士、博士,同济的精神已经融会在我的心里。我们同济很实在、不张扬,踏实做事。这也是我现在生活、工作的态度。”周学长充满感慨地说道。他现在所从事的是汽车研发领域的工作。二十五年前,他从同济扬帆起航;二十五年来,他所成就的事业都离不开他对兴趣的执着,都离不开他对责任的担当,都离不开他对事业的专注与热爱。 

微信图片_20170520152801

周炜(右三)与同学合影

image009

周炜和小伙伴手绘的“汽车爱好者协会”第一本刊物

孙涛:刚毕业的你感觉不到同济带给你什么,其实同济精神早已融入你我
      同济带给了你什么?这是我们毕业之后最常被问到的问题。
      孙涛,曾就读于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现致力于互联网区域经济研究。孙涛学长告诉我们,这个问题随着你的年龄越大,感受越深。可能刚毕业的你感觉不到同济带给了你什么,但是随着工作或者科研的深入,你会发现“同心同德”的精神早已融会贯通。“共享”这个概念是近年来提出的,但同济早就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了“同舟共济”“同心同德”这样的概念,并为之实践了一百多年。
      孙学长说他们那上过69门课,因为学科刚刚建设,学得很杂,于是整个专业一边学习,一边探索,靠的是演绎推理。但也正因此学得十分广泛,厚积薄发,对以后的发展大有帮助。学长说,大学其实就是在写两篇论文。一篇是知识点 ,也就是毕业论文;一篇是实践,串联起来学以致用。
      “发现事情的组成部分,再去发现谁最适合每个部分。”同济教会了我找准自己的位置,在以后的道路上越走越顺利。
迟令青:“感谢同济,让我们相遇”
      迟令青,1990届应用数学,现任东渡国际人力资源总监。
      “在学校学数学那会我认识了同专业的师兄,毕业后不久我们就结婚了,今年是我们结婚21周年,我们还有一个15岁的女儿。感谢同济,让我们相遇。同心同德,一起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
      迟学姐说她有写日记的习惯,从12岁开始,目前已经写了整整53本。她说她把同济的日子一笔一划都记下来了,毕业后无数个难挨的日子她都会翻一翻,支撑她前行的不是虚无缥缈的未来,而是逝去的那些日子里他们成长的轨迹。毕业后,从做编程到去研究所,再慢慢摸索做人力资源,看似“不务正业”,其实是在为了自己的热爱缓慢前行 ,人们可能只看到同济学子在不同行业发光发亮,却难以体会其中的艰辛。
      “同济教会我热爱生活,不断挑战。现在工作之余我会去跑马拉松,去健身房,会做各种有意思的事情,学无止境,不要停止人生的探索。”

image014


陆基雄:“毕业十年了,我的心从未离开过母校”
      陆基雄,同济大学汽车学院2002级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现就职于上汽大众。陆基雄曾分别在四平校区、沪西校区、嘉定校区学习生活,所以我称他为“三区元老”。陆基雄说,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成立于2002年,他们这一级是成院的第一级,也是第一个搬到嘉定校区的年级。
      “我毕业于上海市嘉定一中,嘉定是有浓厚的汽车底蕴的。所以我对汽车的兴趣是从小的耳闻目染,同济严谨务实的文化让人感觉踏实,同济汽车也是有口皆碑的,当年填志愿就果断选了同济。所以我很幸运,嘉定人在嘉定校区学习。”
      陆基雄这一级先后历经两次搬迁,在同济的三个校区都学习生活过,对同济生活的体验之深刻可谓典范。“车辆工程专业是5年制本科,我们大一在沪西校区,大二在四平路,大三到大五就在嘉定校区了。”每一个校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作为“三区元老”,陆基雄有着众多丰富有趣的回忆。“沪西的关键词是‘高数’和‘电影院’”。陆基雄谈到自己当年也是奋发努力,才能给以优异的成绩通过高数。当年沪西的电影院是他们周末放松的好去处,几块钱的门票可看一整晚的电影。“我想整个上海市也就独此一家啦!”四平校区则是所有同济人心中的“大本营”,“当年的大排是1元钱哦,这是学校对学生默默的关爱”。作为嘉定校区的首批开拓者,陆基雄面临的是没有图书馆、体育场、新天地的大校园。当询问是否觉得条件艰苦时,陆基雄马上回答:“学生谈不上艰苦,我们有着最新的教学楼和寝室楼。真正辛苦的是每次老远坐车来给我们上课的老师”。
      今年,陆基雄刚好毕业十周年。毕业时正是同济100周年庆,当年校庆的盛况仍历历在目,回首过去,陆基雄感慨万千:“毕业已经十年了,我的心却从未离开母校。我想在生活和事业上的每一步前行,都继续怀着一个同济人的初心”。

image015

秦裕斌:同济给予他的信念总能让他骄傲前行
      秦裕斌,同济大学人文学院2004级本科毕业生。他是名副其实的追梦者,从记者、秘书、公安,直到现在成为一名律师,他一直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路上,从未停止。中文系出身,他会作诗词,写过小说,内心有文人的温润与细腻,更有满腔热忱与人生抱负。
      追求理想的道路充满坎坷,在工作之余,为了备考司法考试,他每天仅有三四个小时的睡眠,到现在依然保持睡前听一小时商法,醒来听一小时民法的习惯,因为热爱,所以坚守。那年司法考试最后一道题目是“怎样实现中国的司法公正?”这短短的一行字触动了他,他说:“我参加司法考试的理想就是为了实现司法公正,中国的经济在腾飞,在发展中离不开完善的司法制度,司法完善需要律师的努力,我希望能为实现中国的司法公正鞠躬尽瘁。”
      当面临困境,他从恩师那里得到鼓励与指导,同济给予他的信念总能让他骄傲前行。怀抱人文情怀,坚守正义信仰,他说:“愿予所学,一半用作生活,一半用作公益。”现在他正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他的宣言,实现自己的理想,坚守作为一名同济人的信仰。

微信图片_20170520150350_副本

张鹏:他所理解的同济精神,是“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张鹏,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同济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附属肺科医院科教处处长,动物实验中心主任和组织库主任。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和上海市科技启明星称号。
      与其他学院如火如荼的校庆活动相比,医学院的校庆活动显得有些不一样。由于医口的校友们十分忙碌,因此大家更倾向于多治愈几位病人、多参与几场学术讲座来为校庆献礼。即使是“520返校日”当天,大家也将因手术、门诊等等工作,无法及时参与校庆盛会。
      悬壶济世,他们是“同济天下”真正的践行者。张鹏教授也是如此,早上刚刚做完手术,下午又将前往同济大学医学院参加研究生答辩。他抽出午休时间,为我们讲述了他在同济长达十余年的“外科风云”。
      张鹏教授所理解的同济精神,是“脚踏实地”和“仰望星空”。无论是临床工作还是教育学生,他都要求医者必须脚踏实地,掌握硬本事、学到真功夫,要做好每一个实验、治好每一个病人,时刻谨记自己身系千万患者的生命安危。同时,他认为新时期的同医人更应当仰望星空,立足高远,放大格局,寻找振兴同济医学的新契机。短短16载,医学作为同济大学的重点建设和发展学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培养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仅需要学生自身脚踏实地的努力,更需得益于大学和医院提供的平台和机会,为学生提供发展方向,使努力事半功倍。
      作为外科大夫,常常引来外界欣羡。但是张鹏教授说,这份外表光鲜的工作背后,更多的还是努力、坚持和对患者的责任感。面对患者,不仅要治愈,更要去支持、去关怀,这与同济“济人济事济天下”的理念相合。张教授说,没有医学的大学是不完美的,同济人被浓厚的医学情结激励着。如今,医学重新植根于同济大学,开始走上复兴之路,无数同济人感到欣慰、自豪。相信依托身后的理工科背景,未来同济医学发展将很有前景。愿所有同济人怀着“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的豪情壮志,推动同济医学的快速发展,他期待在十年后,同济医学能有更多的成果,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图片1

任昕昱:希望在汽车行业每一个细分垂直领域都可以找到属于同济汽车人自己的骄傲
    
与其他校友不同,任昕昱学长虽然忙碌,但每年回学校的次数却不少。他十分热心参加汽车学院毕业典礼、迎新晚会、汽车青年说等活动,一直和同济的学弟学妹们有很多接触,也一直感激学校的帮助,更一直反哺学校。毕业多年,却从未离开。同济,我们一直在一起!
      谈起对今天校庆的期待,任昕昱学长表示,当天会有两项活动,一是将参加汽车学院“童济仁奖学金”的签约仪式,二是带上公司的其他同济人一起在创业谷与校友分享创业经验。
      任昕昱学长几乎每年校庆日都会返校,而今年最大的不同是,在母校110周年校庆之时,他在汽车学院以自己在汽车资讯领域用了10年的笔名“童济仁”(谐音:同济人)设立“童济仁奖学金”,用以资助汽车学院的优秀学生。同时,他还将与同公司的两位汽车学院校友一起,前往同济大学嘉定创业谷,为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近十年来的工作和创业经历,从汽车公司职员、到广告营销行业,再到自己开立公司经营的心路历程,希望可以给大家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在任昕昱学长创业的过程中,因同济而形成的纽带对他影响巨大。同济在汽车领域拥有几十年的沉淀,汽车行业校友遍布各大车企、零部件企业等。同济精神是大家一致认可的价值观,也是拉近校友之间熟悉、认识的最便捷桥梁。这些年无论在工作还是创业过程中,一直受到校友们的帮助和支持。他坦言,如果没有这个校友关系纽带,自己也无法获得这么快的成长。
      同时,包括任昕昱学长在内的坐标上海的70-80后的同济汽车行业校友们还在几年前成立了一个名为“泰閣説(TaecTalk)”的小组织。成立它的初衷,就是当时校友们意识到汽车行业将会发生很多大的变革,校友们必须分享知识、信息和资源,让大家共同跟上时代的步伐,一起“聚创新格局”。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个小群体已经有了近百人的规模,大家互相帮助、分享知识、学习创新。这也是因同济而形成的价值纽带最好的例子。
      如今的同济,相比当年任昕昱学长读书时早已翻天覆地:嘉定校区的基础设施好了很多,甚至学生有车的比例也越来越高,汽车学院拥有了更多真正喜欢汽车、热爱汽车的学生。他笑言,现在的学弟学妹们,真的幸福得多。同济大学是中国汽车行业的黄埔军校之一,也是上海汽车行业的一张名片,任昕昱学长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在汽车这个大行业里,每一个细分垂直领域都可以找到属于我们同济汽车人自己的名片和骄傲!

image021

李国东:“能为云南74位重度髋膝关节疾病患者实施手术是此生最有意义的事情”
      李国东,现为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副主任医师。在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中,起誓的医者这样恳求道——“尚使我严守上述誓言时,请求神祇让我生命与医术能得无上光荣”。白衣所代表的光荣,浓厚的医学情结,是每一位同济人心神往之的。李国东教授正是这样一位医术高明、心系苍生的同济医者,在自己的岗位上执着不悔,济人济世济天下。
      2016年,李国东教授带领援滇医疗队赴云南双江援助,彼时家有孕妻,而援助地也面临战乱威胁,种种困难令他心存忐忑。但作为队长,想到要撑起同济医者的形象,他义无反顾开始了工作。
      李教授把彩云之南的这段经历比喻成两种净化:生理和心灵的双重净化。云南的山清水秀让他的肺脏远离了PM 2.5,当地的人民更让他的心灵纯净、令他终生难忘。由于双江地处山区,当地人一辈子爬山涉水,下肢关节的毛病非常严重,这里的病人让李教授了解了很多在上海完全看不到的罕见病情。他很想迎难而上,但当地的医护人员水平有限,无法协助他立即开展手术,于是,李教授又从头开始培训合格的关节外科医生、护士以及麻醉人员。半个月之后,终于实施了当地第一例膝关节置换手术。由于手术效果非常好,当地的以及临近的区县都不断有关节病人慕名而来要求手术。
      无数台手术,一做就是180天。其间,李教授和当地的医护人员打成一片,共同努力,他看到了边疆地区医疗水平的进步,也看到了那些站不起来的病人在自己的治疗下恢复健康的全过程。他是欣慰的,更是庆幸的,他觉得能为74位重度髋膝关节疾病患者实施手术是自己此生最有意义的事情。
      云南的景色很美,但他没有去旅游。他说,“我知道很多地方很好玩,以后去的机会也不多,但是看到这里的人民那充满期望的眼神,看到这里的医护人员聆听自己讲课时候那种钦佩,自己没有办法让他们失望的。这就是支撑我度过这183天的精神动力。”
      在回上海前的交接仪式上,李教授生平第一次哭的十分彻底,既伤心,也坦然。他付出了许多,但也收获了最宝贵的东西,没有给同济医者丢脸,这令他十分欣慰。
      在李国东教授心中,“同舟共济”是同济的精神之源,这个精神与他对于现代医患关系的理解也极其契合。李教授觉得,理想的医患关系就是“同舟共济、共度难关”式的医患关系。李教授希望我们同济能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医学科学,大力支持附属医院的发展,重振我们同济医科的雄风。

微信图片_20170522092153

      ……
      有多少同济人就会有多少个同济的传奇。110年来,一代代人同济人始终与华夏命运休戚与共,与祖国发展心魂相守。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一代代同济人,不负此联。(撰稿:马睿诗 知原 马然 李佩璐 刘俊杰)

961246666

5月20日,校友们在母校留下最开心的一刻


 image001

                                                                                         建筑学65届全体同学贺母校建校110周年

image003

                                                                   城市建设工程专业63届毕业生方学明贺母校建校110周年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