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资讯 >

汪品先院士为青年学子详解“人类与海洋”

时间:2017-03-23来源:同济大学新闻网

  人类与海洋是何关系?海洋文明相较大陆文明有无优势?为实现中国梦,我们应当如何弘扬海洋文化?3月21日晚,由资深中科院院士、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汪品先教授面向全校学子开设的公选课《科学、文化与海洋》继续开讲,第二讲的主题为“人类与海洋”。  

暴风截图2017322213846g

  当晚,逸夫楼报告厅内依然座无虚席,过道上或坐或站着不少学生,讲座前同学们一脸期待的神情。
  汪品先院士首先从人类进入海洋的方式说起,他说,16世纪人类是在“平面”上进入海洋,认识到世界大洋之“大”;21世纪人类正在从“垂向”上进入海洋,认识到世界大洋之“深”。由此,世界海洋经济的重心正在下移,从“海面”向“海底”拓展。海底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生产和相关产业,已经占到海洋经济国际总产值的“半壁江山”,取代“渔盐之利”而成为海洋经济的主体;但在我国的海洋经济中,仍然是传统行业占主导地位,油气产值的比例还不足十分之一。  

暴风截图2017322321658g

  他将我国海洋这一落后局面归因于“海洋意识的缺乏”。他说,与源于爱琴海的希腊文明不同,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本质上是内陆的农业文明,比较缺乏海洋的成份,与西方文明显著不同。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各具特色,本来并无优劣之分;但在15世纪之后,海洋文明快速发展,海洋文明的优势越来越强;我国从14世纪开始的海禁,最终造成19世纪从海上开始的没落。
  对此,汪品先院士特别指出,我国从来以大陆国家自居,历来重视陆地疆土,只强调“九百万平方公里国土”,传统上忽视海洋,长期以来影响着我们从政府决策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直到今天还在付出代价。他表示,与“内向、求稳”的大陆文明不同,海洋文明趋于“开放、冒险”,更有利于开拓、创新,今天统领国际潮流的也是海洋文明。
  谈到当前我国出现的“海洋热”,他说,我国从领导到民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海洋、重视海洋,中国的海洋事业,正在经历着郑和下西洋以来六百年不遇的黄金时期。“能否抓紧时机推进海洋事业、强化海洋意识,是当今振兴华夏、实现中国梦的关键环节。”
  汪品先院士继而表示,与当年靠“炮舰”争夺海洋的时代不同,如今海洋权益的斗争,很大程度是高科技的竞争。科技在国际海洋权益争夺中的作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突出;科学界对于海疆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
  “海洋开发和海洋科技正在发生‘从海面到海底’的转型,海洋经济重心下移,我国能否抓住‘弯道超车’的机遇,在21世纪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老先生以拳拳之心,勉励同学们进一步增强海洋意识、弘扬海洋文化,走向深海大洋,促进“大陆文明+海洋文明”相融合,创造新一代的华夏文化。“十九世纪,中国遭受列强侵略从海上开始;21世纪华夏振兴,也必须投入海上的竞争,必须在世界大洋立足。”结语话音刚落,会场掌声经久不息。  

暴风截图2017322255872g

  讲座持续了100分钟,160多精心准备的PPT图文并茂,讲授的材料既丰富又生动,老先生神采奕奕、激情洋溢,纵横古今、学贯中西,一个个案例信手拈来,同学们听得入了神,会场不时响起一阵阵会心的笑声。
  “汪院士今日所讲,九分赞同,一分疑虑,或说是期许:我们的文化可取之处在哪里:它又当何去何从?科技我们可以追赶,但文化却不是朝夕的沉淀。我们的文化应当怎样在科技的洪流中、在舶来品的冲击中保留它优秀的部分?愿师指点一二。”这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赵朋成同学听完讲座后,当晚发到该课程交流平台的心得,引来其他同学跟帖讨论。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