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资讯 >

第三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在京举行

时间:2017-03-02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网

2017年2月25-26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在北京西苑饭店举行,大会主题为“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名誉会长华建敏出席并发表讲话。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主持开幕式。

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全国政协常委、原劳动社会保障部部长张左己,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会长、原劳动保障部副部长王东进,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谢经荣,全国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张世平,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胡晓义,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以及来自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法制办、全国老龄办等部门的有关司局长,上海、四川等地有关方面负责人,以及来自10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多个全国性社会团体负责人共计350多人与会。17位部委负责人与著名学者及企业负责人在大会上做了主旨发言或主题报告,120多位专家学者与政府官员在社会保障综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护理保险、社会福利、养老服务、贫困与救助、慈善等八个分论坛上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并展开了讨论。

刘伟校长在致辞中首先对第三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的顺利举行和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成立两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祝贺。他指出,这次学术大会以“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为主题意义重大,因为它不仅是社会保障领域专家十分关心的问题,更是值得经济学界高度关注、却在当前给予关注不足的重要议题。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财富积累是社会保障制度的财力基础,而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和福祉水平则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能够促进国家健康、持续发展;处理不好两者的关系,就可能引发社会危机并波及到经济发展。他强调,当前,中国经济站在新的历史发展时点上,面临新的变化、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我们迫切需要用新的策略、新的政策和新的制度来应对这些前所未有的挑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诸多影响经济发展的制度和因素中,社会保障的作用不可低估,其作用机制也极其复杂。从供给侧看,各项社会保障支出使生产要素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提高,从而倒逼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和经济效率的提高;从需求侧看,只有建立起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消除人们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或恐慌,从而有利于拉动当期消费、抑止需求疲软的局面。当前中国经济失衡和经济下行的根源之一,是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制度作为重要的收入再分配手段,应当在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华建敏副委员长在讲话中对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成立两年以来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经济GDP和基尼系数这两个“G”是当前形势下世界各国都必须高度重视和管理好的重大问题。促进经济发展是世界各国始终要面对的共同主题,而社会保障则是维护各国人民世代福祉的最基本的制度保证。在抓好经济发展第一要务的同时,必须把社会保障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来抓紧抓好,不断推动社会保障与国民经济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他还指出,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面临8个紧迫的问题: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问题,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问题,更加科学、合理的养老金调整机制建立问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整合问题,低保制度和扶贫制度的有效衔接问题,养老服务社会化问题,社会保障法制的完善问题,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保值增值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立足国情,从整个制度体系上统筹考虑,需要重新推敲“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12字方针,完善“4+2”的制度体系,突出医疗、养老和救助等重点制度建设,并强化制度衔接的紧密性。

宫蒲光副部长在题为“更好发挥社会救助托底保障作用”的主旨报告中指出,社会保障是我国的基础性制度,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本质的要求。社会救助是国家通过配置财政资源进行宏观调控,实现国民收入二次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弥补市场失灵、实现社会政策要托底的重要方式,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当前我国社会救助还面临着社会救助托底线功能发挥不够充分、救急难的社会目标尚未完全实现、兜底脱贫的安全网不够紧密、社会救助统筹发展还不均衡等突出问题。他强调,未来推进社会救助创新发展的重点工作,一是做好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综合运用兜底保障政策,加强现有救助制度衔接、形成合力。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各项现行制度,强化执行力。三是大力创新社会救助服务管理,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检查长效机制。

张左己老部长在题为“去产能职工分流安置现状与对策”的主旨演讲中提出,当前职工分流安置的现状和特点有:一是安置工作有突破,但政策落实不到位;二是职工安置工作相对滞后,没有配套同步的进行操作;三是安置虽然有安排,但社会保障明显不足,主要是财政奖补资金有限;四是城市产业转型困难,企业内职工转岗空间狭小,导致分流人员再就业困难。他建议:一是坚持去产能工作的方向,把去产能工作的目标与职工分流安置工作的任务和国有企业改革同步推进并落实,重点是坚持国有企业劳动用工制度和市场改革方向。二是制定困难地区和产业的援助政策,发挥失业保险和国家社保资金的作用。三是实现灵活就业和政府购置公益岗位,安置就业。

王培安副主任在题为“落实全面两孩政策,构建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的主旨演讲中表示,我国人口发展呈现重大转折性变化,保持适度生育水平有利于我国人口均衡发展,相对充裕的人力资源是经济新常态下引领发展的持续动力,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是长期的、渐进的、可应对的,促进家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活力所在,人口流动迁移成为影响人口发展的关键因素。“十三五”时期是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关键时期,也是构建生育制度体系的重要时期,需要不断完善社会支持和利益引导机制,扩大公共服务供给,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大力发展婴幼儿托育服务,减轻家庭后顾之忧;提高妇幼健康服务水平,促进女性就业-家庭平衡;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减轻家庭养老负担。

王东进会长在题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展必须适应经济新常态”的主旨演讲中提出,社保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他分析,社会保险新常态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一是改革向体制机制创新转变;二是由单项保障制度的要素构建转向多项制度之间的衔接贯通;三是由扩面提速的数量扩张转向运行效率和管理效率提升;四是由主要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待遇转向必要的责任分担;五是由财政推动提质增效;六是政府主办转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相结合;七是由制度改革和制定政策为重点,转向稳定巩固完善制度,着力抓好现有政策落实为重点;八是由传统管理转向管理创新,全面系统健全社会保障现代治理体系和提高社会保障治理能力。他强调,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展要服务服从于经济发展,追求稳中求进,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同时必须坚守底线,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障可执行为主线。

郑功成会长在题为“国家治理视角下的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主旨演讲中表示,国民经济与社会保障都需要可持续发展,没有历史的长度往往看不出正确与谬误,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没有世界的宽度也分不清社会保障制度的好坏。因此,在看待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进行政策选择时,特别需要基于国家治理的视角,并做出科学的顶层设计。他强调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既不能简单替代,也不能相互脱节,更不能相互对立;而是要从国家治理的视角,基于国家长治久安与人民世代福祉,以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为追求目标,实现两者之间统筹兼顾、有机联动、相互促进,这才是最理想的国家发展状态。在经济新常态下,应当构建积极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使之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支柱性制度安排,赋予其自我修正的功能和与时俱进的品格,为支撑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壮大、居民消费长盛不衰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并充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利器。

尹中卿副主任委员在题为“经济新常态与社会保障发展”的主题报告中表示,从历史经验来看,社会保障发展、改革和建设与经济发展、改革和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处理好两者关系可以相得益彰,反之就可能恶性循环。他强调,当前社会保障改革要与“三去一降一步”同步推进,要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同步推进,目标模式要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同时,社会保障建设还需要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防风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社会保障建设可持续发展。这就要稳妥推进、守住底线,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精算管理,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

谢经荣副主席在题为“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保险的一些情况和认识”的主题报告中详细分析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与社会保险缴费情况。他提出,根据对全国民营企业进行抽样检查,2016年为全部职工缴纳五项社会保险的企业仅占38.2%,低于2015年的40.5%的水平,企业全员参保率并不高。社保费占人工成本比重小于10%的企业占32.3%,10%-20%的企业占45.5%。也就是说,社保费用占人工成本的比重在20%以下的,占到78%左右。全员缴纳五项社会保险的企业中,社会保险缴费占人工成本的比重为17.5%,比2015年同期的18.7%略有下降。他认为,社保费率应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及时作出调整,在确定社保缴费基数时,应充分考虑小微企业的情况。

张世平副主任委员在题为“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题报告中表示,老年人口爆发式增长,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养老保障体系带来了巨大冲击。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未富先老明显、保障水平总体偏低、保障压力持续增长、养老供给结构失衡、保障制度缺乏配套、养老理念相对滞后。而要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就必须切实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制度保障、落实政府的主导责任、做强居家和社区养老、开发养老保障产品、快速发展老龄产业。

胡晓义会长在题为“信息化与社保的深度结合大有可为”的主题报告中提出,在信息化时代,不应该把技术当做比理论、制度、政策低一个层级的存在。信息化贯穿着我国社会保险体系改革发展完善的全过程,经历了跟从、引领和融合三个发展阶段。目前而言,社会保险工作绝大多数地区已跨越第一阶段,总体上处于第二阶段,站在向第三阶段跃进的前沿上。信息化与社会保险工作的结合至少在资金压力测试、模拟制度运行、政策效率评估、优化经办服务和社保数据的深度开发利用等五大方面大有可为。

刘克崮副行长在题为“关于完善我国统账结合养老金制度的思考与建议”的主题报告中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他认为,当前急切需要就几个关键性问题达成共识:一是完善现行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应采取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双制并行”。二是下决心尽快建立全国大口径基本养老金互济机制。三是养老保险基金应立足于收支平衡,通过制度顶层设计的完善形成良性的运转机制。四是构建“两支柱,多层次”的养老金体系。他强调,还应当完善养老金体系的配套机制,如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及部门间职责,培育和增强养老金投资运行能力,建立全国大集中式社保信息系统。

在全体会议上做主题报告的还有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卢德之,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教授申曙光,中共上海市宝山区委书记汪泓,劳动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所长郑秉文,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鞠维萍,中国红十字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江丹。

会上还颁发了“首届全国优秀社会保障科研成果奖”和“首届全国优秀社会保障青年学者奖”,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青年副教授鲁全、西南财经大学的胡秋明教授和辽宁大学的边恕教授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社会保障青年学者奖”,“首届全国优秀社会保障科研成果奖”共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

在平行举行的“社会保障综论”“养老保险”“养老服务”“医疗保险”“护理保险”“社会福利”“贫困与救助”“慈善”等八个分论坛上,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学部马庆珏教授、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丁元竹教授、中国社科院人类学与民族研究所所长王延中研究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主任唐霁松、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副院长岳经纶教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巡视员熊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副司长颜清辉、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成都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张济环、全国老龄办副主任朱耀垠、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原党委书记陆士桢等120人做了发言。

与会者一致认为,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的重大议题,是国家发展的两大永恒主题。在全球经济发展仍然处于低潮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与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同等重要,应当努力追求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是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的年度学术盛宴,自2015年学会成立暨首届学术大会召开以来,每年2月份在京举办。大会旨在汇聚各界社会保障力量、搭建学界与政界的沟通桥梁、促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助力社会保障的理性改革。第三届社会保障学术大会不仅继承了前二届学界与政界直接对话并互动的传统,而且邀请部分企业负责人、社会组织负责人一起参与深入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