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资讯 >

“北京大学中东地区发展论坛”召开

时间:2017-02-23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2017年1月24日至25日,“北京大学中东地区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应邀出席本次论坛开幕式的国内外嘉宾有外交部副部长张明,外交部前副部长杨福昌;俄罗斯总统负责与伊斯兰合作组织及其他伊斯兰国际组织关系特别代表韦尼亚明·V·波波夫博士,美国国家安全委员前中东事务高级主任弗林特·莱弗瑞特教授,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代表、阿拉伯国家联盟驻北京办公室代办穆罕穆迪·沙菲博士,海合会最高委员会咨询机构成员、阿联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伊卜提萨姆·凯特比博士,伊朗德黑兰大学世界研究院前院长穆罕穆德·马兰迪博士,北美阿拉伯银行家协会前主席哈尼·冯德克利博士;外交部相关司局负责人、中国驻中东地区国家的前大使和资深外交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友协的领导和专家;苏丹、俄罗斯、卡塔尔、突尼斯、也门、伊拉克、巴勒斯坦等国驻华大使,阿曼、巴黎、利比亚、摩洛哥、阿联酋等国家驻华使馆的代办、公使,以及来自阿尔巴尼亚、巴黎、伊朗、约旦、科威特、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毛里塔尼亚、摩洛哥、沙特、突尼斯、美国、法国使馆的代表。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校长助理王博、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袁明,以及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历史学系、国际关系学院等相关院系的领导与师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在会间会见了与会嘉宾和学者代表。

论坛现场

林建华在致辞中回顾了北京大学中东区域研究相关学科的发展历史,以及“一带一路”战略下北京大学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强调北京大学将成为区域国别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林建华致辞

张明在讲话中表达了对当前中东形势的关切及中方维护中东国家主权、尊重中东国家选择符合自己国情发展道路的权利的基本立场,并表示中国将与中东国家共建“一带一路”,为中东融入世界发展大潮作出贡献。张明指出,今年5月将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中东国家积极参与其中。

张明讲话

张明还表示,中国将与中东国家开展务实合作,助推中东工业化进程;与中东国家一道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实现互利共赢;中国与中东国家开展的合作将帮助阿拉伯国家青年增加就业。

穆罕穆迪·沙菲博士强调了巴勒斯坦问题在中东问题中的核心地位,并表达了阿拉伯国家愿在中阿合作论坛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框架下,进一步深化与中方合作的愿望。韦尼亚明·V·波波夫博士分析了俄罗斯对待中东问题的立场,指出恐怖主义问题、库尔德人问题、教派冲突问题、巴勒斯坦问题等是未来中东亟需解决的问题。袁明教授在发言中以两个参与中东事务的北大年轻学子为例,强调青年需要具有多重能力,其中非常重要的是跨文化的能力、在人们心灵中架设桥梁的能力。

袁明发言

本次会议包含“中东地区发展现状与挑战”“中东地区合作机制与发展”“中东地区安全状况与发展”“国际合作与中东地区发展”四个分论坛。

24日下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宁琦教授主持了“中东地区发展现状与挑战”分论坛。在该分论坛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王林聪研究员表达了他对中东安全问题和安全治理的看法,他认为当前中东地区安全形势面临着传统安全与非安全因素交织、政治安全问题凸显、社会秩序失范的特点,中东地区国家在安全问题上依附性强,并且缺乏相关的安全防范机制。未来在中东安全中应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加强地区安全防范机制的构建,以发展促进区域稳定。

“中东地区发展现状与挑战”分论坛现场

哈尼·冯德利克博士则从一位银行家的视角出发,重点阐述了经济因素在中东变局中的作用,他认为传统能源价格下降、工业体系落后、国有经济缺乏活力、高失业率等经济问题对于当前中东局势的恶化起到重要作用,要破解中东的安全困局,必须将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一道加以解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杨俊研究员从历史的角度谈了“一带一路”的意义,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是中东地区摆脱作为能源供给地的单一角色、重新成为世界经贸枢纽地区的重要机遇,中东地区应该好好把握这一机遇。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付志明教授主持了“中东地区合作机制与发展”分论坛。杨福昌总结了自己对此次中东变局的看法,他认为这次中东变局发展至今已经到了人心思定的阶段,执政者也从中吸取了一定教训,当前应尽快结束地区冲突,在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下加强地区协同发展。

“中东地区合作机制与发展”分论坛现场

伊卜提萨姆·凯特比博士在发言中认为,当前对于海湾国家而言最大的任务是打败恐怖主义、在公正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和伊朗进行可持续的平等对话,以真正实现区域和平。

来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的李国富研究员发表了对美国新政府中东政策的看法,他认为一方面在反全球化立场的驱使下,新任总统特朗普会在中东地区进一步战略收缩,另一方面其在中东问题上立场会进一步强化。具体而言,新政府在伊朗问题、叙利亚问题、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立场都会出现转变。

25日,中联部三局副局长张建卫、中阿论坛办大使李成文、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宫小生、前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等资深外交官及伊朗德黑兰大学世界研究院前院长马兰迪教授参加了“中东地区安全状况与发展”分论坛。

宫小生大使首先谈了他对中东当前局势的看法,他认为当前中东安全形势严峻,但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中东和平进程依然存在向前发展的希望。他认为在关注中东区域的热点问题时,也要对人道主义援助和战后重建给予足够的关注,中国愿意与国际社会一道在中东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马兰迪教授回顾了阿富汗战争至今数十年间中东局势的发展,谴责了美国等西方大国干涉在利比亚、叙利亚、阿富汗等地区造成的动荡局势,并对中国和俄罗斯发挥的积极作用表达了赞赏。

马兰迪教授发言

吴思科大使重点谈了对中东反恐问题的看法,他认为中东反恐局势处在一个关键阶段,一方面对伊斯兰国的打击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特朗普新政府也表达了反恐的决心,但另一方面恐怖主义也有网络化、扩散化的趋势。他认为国际社会要在反恐问题上形成合力,摒弃双重标准,同时要通过发展消除恐怖主义的根源。

李成文大使从自己的工作出发,介绍了中阿合作论坛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发展、论坛框架下所包含的具体合作项目,以及论坛对深化中阿关系的积极作用。他认为今后中阿双方应进一步加强政治互信、完善合作机制、加强舆论宣传、促进民间交往。

本次论坛的最后一个部分是由哈尼·冯德利克博士主持的“国际合作与中东地区发展”分论坛,首先发言的是韦尼亚明·V·波波夫博士,他认为中东问题必须通过有多方参与的政治进程解决,尤其是要包含土耳其、伊朗、沙特、埃及等本地区有影响力的国家,他强调对话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表示“宁可对话十年也不要一次战争”。

韦尼亚明·V·波波夫博士发言

随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丁一凡研究员结合自己的研究,介绍了欧盟对中东政策的演变,他认为随着民粹主义领导人的崛起,在可预见的未来,欧洲的阿拉伯难民生存处境将进一步恶化,只有通过中东地区自身的发展,使这些难民回归家园,才是解决难民问题的根本途径。

最后发言的是弗林特·莱弗瑞特教授,他承认美国近年来的中东政策对中东带来了消极影响,同时也极大影响了美国自身,美国的中东政策应当进行调整。他认为特朗普政权上台后,会进一步密切和俄罗斯的合作,推动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并且不会立即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对以色列进行强烈支持。

杨福昌大使对论坛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在当前的中东局势下,中东各国应该争取问题的和平解决,同时在经济发展方面要树立自力更生的思想,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国际社会应该继续重视巴勒斯坦问题,早日重启巴以和谈。

杨福昌作总结发言

为期两天的论坛中,与会嘉宾和学者围绕会议主题积极发言和提问,就中东转型的方向、伊朗核问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对此次会议的成果表示满意,并认为北京大学举办中东地区发展论坛将有助于中国对于中东地区的研究,并推动中国中东政策在“一轨半”模式下发展,希望明年能够继续举办,使之常态化、机制化。

合影

编辑:山石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