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同济大学辅导员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专题培训班在四平路校区逸夫楼二楼报告厅举行。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校党委副书记马锦明出席开班仪式。学研工部负责人主持开班仪式并做培训前动员。学研工部、团委、全体专职辅导员、部分社区辅导员和学生代表20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班。
高德毅还为在座辅导员讲解了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上海市的九大重点举措,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拓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途径、推进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和创新、强化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管理、主动应对多元开放社会环境的考验、加强教师队伍和专门力量建设、落实高校党委主体责任、建立完善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以实际举措引导辅导员们更好地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同时也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汇报记者向在座辅导员介绍了对上海各高校思政工作的特色。她谈到,“课程思政”是上海市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一大亮点,沪上各高校分别推出了一批“中国系列”的精品课程,她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外时文选读》课程、上海中医药大学“课程思政全覆盖”理念和上海大学《治国方略》系列课程为例,生动地介绍了各高校如何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的思政教育作用、如何调动专业课老师参与思政教育,为我校思政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当天培训结束前,6位辅导员代表各组进行了现场交流发言。来自土木工程学院的蒋余芸老师针对高德毅书记在报告中提到的“育人工作应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有感而发,联系平时学生资助工作谈了体会,认为应从学生具体情况出发进行个体分析,实现精准资助。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黄沙里老师谈到,高德毅书记提到毕业30年的学生仍不忘辅导员的感人故事,深受触动,表示今后要多与学生贴近,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甘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垫脚石。
据悉,为了提高本次培训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学研工部从学习内容、主讲嘉宾、培训环节等各方面做了精心设计与安排。一是多层次、多角度。培训班紧密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系统设计培训内容,聚焦中央31号文件精神落实,涵盖国家、教育部、上海市、学校等不同层次;邀请市教委领导、校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深教授、职能部门负责人、媒体记者等主讲嘉宾分别从不同角度解读全国高校思政会议精神和落实方案;同时精心汇编培训材料,整合思政工作热度内容,以及近期最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十八大以来有关重要名词释义等,帮助辅导员更全面地学习领会,做到学深悟透。二是学生讲、老师听。培训班邀请学生代表站上讲台,以“我们是这样的年轻人”为主题,从不同侧面开展专题报告;同时邀请学生代表深度参与小组讨论交流,使辅导员更深入地了解新形势下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从而探讨思政工作新途径,提高思政工作的亲和力。三是全覆盖、促互动。培训班覆盖我校200余名专兼职辅导员,分为6大组12小组,每组设置召集人、组长和联络员,采取集中授课、分组研讨、现场总结分享等形式;每天设置分享环节,辅导员现场谈体会,形成分享与互动的学习总结形式;以问题为导向,列出12个讨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讨,进而形成具体的实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