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0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郭卫教授收到来自美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简称JBJS)主编Dr.Marc F.Swiontkowski专程发来的邮件。信中,Dr.Swiontkowski表达了“鉴于郭卫教授的学术成就及在骨肿瘤领域作出的贡献,诚挚邀请郭卫教授出任该杂志编委”。郭卫教授成为该杂志自创刊以来第一位中国籍国际副主编。
目前,JBJS除美国本土编委外,仅有10位国际副主编,其中6位国际副主编来自欧洲,其余3位分别来自印度、日本和新加坡。郭卫教授将成为第10位国际副主编,主要负责骨肿瘤专业领域文章。

邀请信
过去的125年中,JBJS一直是骨科医生和研究人员最有价值的骨科类参考杂志之一,于1887年创刊,并于1922年更名为现有名称,1948年开始分为美版和英版两本杂志。在1954年以前杂志隶属于美国骨科学会(AOA),随着JBJS出版公司成立后,杂志开始独立发行,2013年英版JBJS更名为Bone and Joint Journal,BJJ,美版继续沿用原名。该杂志每月两期,涵盖骨科各个领域。JBJS一直秉持“卓越”与“高品质”的标准,对文章学术水平要求极高,并且对写作质量要求十分苛刻,每年虽接收大量稿件,但最终收录的占数极少,拒稿率可达八成,而收录的稿件也多以美国本土医生的文章为主。该杂志2015年影响因子为5.163,为临床骨科专业领域排名第一的杂志,是全世界的骨科医生及骨科专家阅读的一份核心杂志和必读杂志,是美国骨科住院医师培训中参考文献的“金标准”。JBJS同时也为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欧洲、新西兰、南非等国家或区域专业学术组织官方骨科出版物。
郭卫教授,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有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骨肿瘤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骨肿瘤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学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委。他曾任国际保肢学会主席,亚太地区骨肿瘤学会主席等职。郭卫教授目前担任国内外14本杂志编委,发表论文240余篇,SCI论文50余篇,主编书籍15本,先后获得各类奖项10项,主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的规范化切除及功能重建的系列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郭教授主持设计了基于EBM技术的全骶骨假体并在国内外首次成功应用于临床。郭教授擅于复杂骶骨、骨盆肿瘤的外科治疗,骨肿瘤切除后的功能重建,四肢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的保肢治疗,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及恶性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的化疗。2010年他入选北大医学部优秀人才奖励计划,2011年荣获第十二届吴杨奖,2015年获誉“金牌好医生”称号。
由郭卫教授带领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是从事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的专业机构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在国内享有极高知名度的骨与软组织诊断治疗中心。人民医院骨肿瘤科现为国家教委重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全国骨肿瘤诊疗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点科室。科室拥有国内最著名的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专家和高级专业技术队伍,每年开展骨与软组织肿瘤手术1500例,其中骨盆环肿瘤手术500余例,位居国内外首位,尤其在复杂、高难度的脊柱,骨盆和骶骨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已完成高难度手术数千例。骨肉瘤的化疗和恶性肿瘤的保肢治疗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完成的恶性骨肿瘤切除和功能重建手术已达1万例以上,90%以上的肢体肿瘤患者保留了肢体,高于国际通行水平近10个百分点。
骨肿瘤科还在国际上多次发表原创性工作成果,包括组配式骨盆假体的设计及临床应用、骶骨肿瘤的外科分型、后路一期全骶骨切除术式等。科室发表文章近300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省部级科研基金6项,基金总额达2000余万元,先后获得国家部委及省市各类科技奖项10余项。(文/姬涛)
编辑: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