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资讯 >

心理中心“朋辈辅导员”项目成功开展第七次培训

时间:2017-12-21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2017年12月16日上午,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在第二教学楼举办了“朋辈辅导员”项目第七次培训。培训由心理中心专职咨询师徐凯文副教授主讲,本次培训的内容是“心理危机干预问题”,以理论和案例分析为主,主要对自杀现象与干预自杀进行阐述。

讲座以近年来“世界预防自杀日”的主题开场,徐凯文对造成自杀的因素进行剖析。他强调,朋辈辅导员对于很多心理上的问题可能无法通过专业手段解决,但在日常生活当中,却与同学们有着天然的同伴关系以及基本的信任,所以要与周围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多花一点时间了解每一位同学,或许不经意间就能挽救一条生命。

徐凯文讲解心理危机干预

之后,徐凯文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尽管北大学生危机频率高于麻省理工学院,但双方自杀率对比,北京大学只有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半。对比双方,北大是一个心理咨询师更为稀缺的学校,但北大拥有一个良好的学工制度,危机能成功干预得益于这个制度,从中体现出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干预——学校从各个层面与角度关注同学们的身心安全与健康,可以作为一个团队,共同识别和应对可能的危机。

在培训的讨论环节中,徐凯文播放了一段美国联邦调查局劝说连环杀人犯的视频,让同学们讨论得出有关干预的三个关键词——赋权、共情、真诚。老师解释道,大家只有秉承以上三种理念,才能在和他人的交流中进行有效的干预。他进一步强调,危机其实是凸显了一些困境,因为惯常的方式走不通,转而寻求这样极端的做法。但实际上,大家可以从“转危为机”的角度看待,先通过各种方式稳住局面,再对现实的困难和心理问题进行救助,以期缓和、解决这些诱因,利用这次机会,对治一些更加根本的问题。徐凯文指出,在他干预的上百个案例当中,实施前干预的成功率基本为百分之百。所以,只要给专业人员干预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将避免发生最后令人痛心的悲剧。

朋辈辅导员热烈讨论案例

最后,徐凯文就危机干预给同学们指出三个步骤:询问、说服、推介。老师向同学们解释了部分有关自杀的误解,展示了自杀危险信号有哪些,希望大家能注重每一次自杀的呼救,合适地询问求助者是否有自杀倾向,向他们传达希望;当自己能力不足时,能为求助者寻找到可以更好实施帮助的人。

本次培训是北京大学首届“朋辈辅导员”项目的最后一次培训,参与培训的同学经过理论培训已初步掌握朋辈辅导相关的心理基础知识,课后开始尝试在校内BBS论坛、线下交流等方式根据求助者提问进行回复,期望能用自己所学来帮助他人。在今后北大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中,朋辈辅导员队伍将发挥有益作用。

编辑:山石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