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提升药学院广大师生党员同志、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素养、党性修养,强化固牢“四个意识”与使命担当,夯实新时期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与感召力,2017年12月5日北京大学药学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沈湘平,在逸夫楼508教室开讲“学好思想·走好路——十九大精神思享会”。药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及各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的200余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药学院党委副书记张红梅主持。
思享会伊始,沈湘平首先指出,党的十九大是在承前启后的关键历史节点上召开的十分重要的大会——2017年是十月革命的100周年,2018年是改革开放的40周年,2019年我们将迎来祖国70华诞。在这个重要节点上,国内外有识之士都关注着一个意义深远的议题——中国将会走向何方?而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无疑给出了这个时代最铿锵有力的回答。紧接着,沈湘平从六个方面为广大师生作了翔实而精准的十九大精神解读。

沈湘平作分享
第一、旗帜指引方向,要从大历史角度来理解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孕育的新思想,“新”在哪里?沈湘平富有创建地指出“新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2.0”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3.0”,是让中国历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现如今要走向“强起来”的行动指南与制胜法宝。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指引我们启航“强起来”新征程的领航指南,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核心包”。
第二、阶段落实使命,在崇高使命与战略安排中理解中国道路。沈湘平强调,没有崇高使命引领和阶段性战略安排的道路是空洞和盲目的,而我们党有着明确的终极使命——实现共产主义。在大的使命与阶段性战略安排层面上,分为民族复兴和人类解放“两步走”。现在我们正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左右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间紧迫,我们必须只争朝夕,撸起袖子加油干。

思享会现场
第三、聚焦主要矛盾,以解决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为主要线索。“美好生活”是满足基本需求之后的一种好的存在状态和方式,更是建立心灵家园、精神安定的需要。我国现阶段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将会长期存在,需要我们一代代人的努力奋斗,去创造属于我们的美好生活。
第四、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需要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当前我们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互联网等新兴领域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实现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全面开放的新格局。要凸显精神的力量,激发企业家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第五、文化提供深层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以提供深层动力。文化自信是比理论道路和制度创新更本源的课题。中华民族一向是自信的民族,但在近代这份自信被列强的炮火损伤。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逐步重拾文化自信。如今,我们要在自卑与自负间找到理性的平衡点,学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
第六、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坚定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党忠诚”是核心,要将“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思想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要在心中深切地认识到讲政治是根本要求、政治建设是根本性建设。
思享会的最后,沈湘平为全体师生分享了他自身学习领悟十九大精神的五点深刻启示:强烈的使命意识;清醒的政治头脑;踏实的奋斗精神;真正的幸福能力;坚定的文化信仰。沈湘平风趣而形象地说:“人的一生就像是矢量,它的长度要看自身,但决定价值的核心却是它的方向,能不能与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相契合,决定了能否真的对世界有所贡献。”

药学院领导老师与沈湘平合影留念
药学院党委书记徐萍在思享会总结中感谢沈湘平的精彩讲座。沈湘平老师以丰富渊博的学识和风趣灵动的语言从历史与哲学的视角深化了大家对十九大精神的认知领悟。报告非常精彩,可以说是一场内涵丰富、深入浅出、发人深省的思想盛宴,大家深受启发,收获满满,非常期待沈湘平老师下一次的精彩讲座。徐萍强调,十九大精神的学习会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党的理论学习的最重要内容,希望大家从不同角度多学习、多交流、多分享,进一步提升对党的最新思想的认识把握。
附:学习心得感悟
思享会后,大家积极撰写并提交了学习心得感悟,现摘取部分心得如下:
常丽颖:通过沈老师的分享,我对于十九大报告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体会,对于十九大报告在关键时期的历史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如今,我国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前景光明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时期里我国的国内外环境都发生着剧烈变化,更加需要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缪力同心,共同奋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更应增强使命意识,不断完善提升自己,关心党和国家的发展,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奋斗不已!
张诚:思享会上提到了两个精神:劳模精神、匠人精神。对于我们学生,尤其是医学生,更是要时刻把握这两个精神,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不能有懈怠的想法,进实验室做研究更是要有匠人精益求精的精神。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将自己塑造成祖国需要的人,将来才有可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国家的发展,大的方向上,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小的方向上,就是每个人的发展。我们每个个体,生活在中国社会中,一定要有我们自己的文化信仰,这种信仰是我们每个人的根,只有把握住这个根,今后的发展才会顺利;同时,我们生活在这个特殊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有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不是别人给的,而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自觉地产生的。面对未知的前路,我们要有踏实的奋斗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刘曼:今天听了沈湘平老师“学好思想·走好路——十九大精神思享会”,我受益匪浅。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沈老师对于“幸福”和“快乐”两个词的解说:“快乐”是身体和心理的满足,而“幸福”是心灵的满足。快乐是很容易实现的,吃一顿大餐,考试顺利通过,完成一个DDL……这些都会让我们感到一时的快乐。但这些短暂的快乐之后呢?是否时常会在夜深人静时感到空虚和茫然?那么,这些恐怕就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感了吧。在我看来,真正的幸福是心中有坚定的目标和正确的方向。当你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的时候,心中会有满足感和成就感,还会有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这些才构成了我们心灵的幸福感。
专题链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编辑: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