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资讯 >

首届“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史记》研究双边论坛”召开

时间:2016-12-26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2016年12月9日至11日,首届“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史记》研究双边论坛”在西安召开。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孙玉文、邵永海带领雷瑭洵、程悦、许典琳、李举创、金琪然、張亿、涂琬洋、杨思思八位同学在论坛上宣读论文,表现优异。

北京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均是《史记》研究的重镇,两校均有专门的《史记》研读会,本次跨学校的交流切磋,交流双方最新的学术成果,碰撞出了不少灵感和火花。两校老师非常重视此次活动,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张新科教授、北京大学孙玉文教授先后致辞。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苏仲乐教授、赵学清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杜敏等出席论坛。跨学校,跨层次,跨学科是本次论坛最突出的特点。

孙玉文教授致辞

跨层次是本次论坛的一个亮点,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金琪然、张亿、涂琬洋、杨思思四位本科生参加论坛并报告论文。金琪然同学就伍员音读的问题深入挖掘,张亿同学对《史记》的叙事特点进行了多方位梳理,涂琬洋同学对《史记》基数词的组合状况进行了详细描写,杨思思同学就《史记·张仪列传》的若干问题提出新的看法,这些报告涉及到了较深的语言文字问题,材料丰富,论述清晰,颇有新见,得到了点评老师的高度评价。

杨思思、金琪然同学报告论文

目前,国内本科生可以参加的学术论坛尚属寥寥,本科生在学习阶段能有这样的机会深入研究、梳理一个“真问题”,就自己的研究成果作详细的报告,并且得到专家学者的实时反馈,这对本科生学生来说一个非常好的学术锻炼,可以激发本科生的学术兴趣,加强其学术热情,又能增强本科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其学术敏感性,还能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融会贯通,促进其主动“找食”,追寻真理,获得新知。

跨学科是本次论坛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各个报告围绕《史记》展开,展现了《史记》研究的多面维度和多条路径,从不同角度展现《史记》研究成果。同时,本次论坛特別重视作为研究基础的各种材料。几位同学对《史记》中的联绵词材料、《史记》年表材料的价值进行了重新挖掘和阐释,这对今后的《史记》研究而言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参考价值。在学科划分越来越精细的今天,“各自为战”、互不了解是阻碍学术进步的一个障碍。强调跨学科,强调“会通”,就是希望在学术研究中减少彼此的误解,消弭学科之间的隔阂,把握尽可能多的方法,拓宽学术研究的路子,让各类研究得以交融、深化。

北大师生认真地聆听报告

本次活动中,北大师生一行还前往太史公故里韩城展开历史、文化、地理等多方面的学术考察。

在韩城地标司马迁雕像前合影

本次“三跨”论坛具有重要意义。对两校《史记》研究者而言,论坛专门针对《史记》,从本科生到博士后,从出土文献到传世文献,从文化史到汉语史,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出发,运用多样化的方法,使用多种材料,进行深入、全面的交流,使两校师生耳目一新,收获颇丰。对学术研究本身而言,这样的论坛具有开拓性,在国学研究受到普遍关注、“丝绸之路”研究方兴未艾的今天,这样的交流以实际的成果推动了各方面研究的发展。

同时,这也是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教学创新的一次重要的教学实践。这样的尝试,特点突出,效果显著,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孙玉文教授强调:“这样的论坛可能是一个创举。”对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学教育绝不仅仅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对其学术兴趣的诱发,学术认识的引导,是方法论的提炼。“三跨”论坛体现了这样的要求,既是一个有意义的里程碑,又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开端。

编辑:拉丁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