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资讯 >

“新中国舆论学研究三十年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时间:2016-11-22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网

11月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新闻史学会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承办的“新中国舆论学研究三十年论坛——暨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成立三十年纪念研讨会”在世纪馆召开。来自全国的20余位舆论学研究领域知名学者、50多家媒体及业界精英与现场近百名观众齐聚中国人民大学,对中国舆论学研究的历史进程、体系建构、以及新技术背景下的研究转向等多个主题进行了研讨。

imgl9224-cr2full61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副局长孙凯,中国新闻史学会秘书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杨保军,搜狗公司CTO杨洪涛等先后在论坛开幕式环节致辞。

王利明常务副校长代表学校致辞。他表示,自1986年11月著名新闻学者甘惜分教授主持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专门的舆论研究机构和民意调查机构——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以来,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坚持关切社会现实,注重实证调查的传统,在我国舆论研究和民意调查领域,成效卓著,独树一帜,在三十年发展中突出体现了三大特色:一是遵从思想创新和理论为重的学术目标,坚持理论学基础理论和理论学学科体系的建设;二是注重研究团队的搭建和优秀人才的培养,形成了理论共享,各有所长,老中青结合的学术群体;三是恪守严谨扎实的学风,系统的积累舆情数据资料和不断的开拓舆论研究的方法。

image003

孙凯副局长表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前媒体格局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专业新闻媒体影响力正日渐式微,百度、微信等IT工具和社交工具借助巨大流量优势聚合了大批受众。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平台已使得媒体演变为普通人能够便捷参与的共同舆论工作,内容发布和传播的门槛大大降低,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进一步下降。如何应对当前的舆论复杂形式进行积极的舆论引导已成为摆在政府和学界面前突出的难题。

image005

史安斌秘书长表示,2016年的英国“脱欧公投”和“美国大选”中,事先民意调查和最终结果大相径庭,给民意调查和舆论学研究提出了巨大挑战。当前在新的世界经济和政治的格局大变动下,特别是在大数据、社交媒体崛起的背景下,舆论学研究和民意调查应有一个全方位的范式转换,中国的舆论学者也应该在世界的舆论学的学术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中国的方案。

image007

杨保军副院长在致辞中提出,伴随中国政治、经济全面发展和转型,中国舆论学研究已经走过了三十年。在这三十年中,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在几任领导的组织下,在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公认的丰硕成果。随着全球化的演进,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人类技术的整体突飞猛进,舆论研究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当前,虚拟时空、虚拟社会、虚拟主体的生成,正在改变着以往相对单一的现实时空、现实社会、现实主体的人类整体活动结构与活动方式。在舆论学的视野中,虚拟时空中的舆论并不虚拟,它与现实时空中的舆论具有同样的现实性,现实时空与虚拟时空中舆论的贯通性、融合性、矛盾性、冲突性是导致当前舆论场域极为复杂、丰富的主要根源,也是需要我们探索和研究的重大的时代性问题。

image009

杨洪涛表示,中国互联网自1994年中国人向海外发出第一份电子邮件,到今天已有22年时间;在这22年时间里,互联网已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网络已成为了网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网络语言也是在最近十几年的时间开始出现迅速的变化和发展,成为了网民表达自身社会生活、社会交往方式的重要载体,并在很多的新闻事件、社会实践中发生其影响和作用。基于此,搜狗公司希望能够和新闻学、舆论学的专家学者们共同合作研究,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image01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担任开幕式环节的主持人。喻国明教授回顾了舆论研究所的发展历程,向参加论坛的领导和嘉宾表示感谢,同时也感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以及社会各界朋友对舆论研究所三十年发展的长期关注和支持。他表示,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从创办之初就秉持着情怀、热情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奠定了新中国舆论学研究起步阶段的格局、境界和品质。今天,研究队伍、研究范围、研究规模和研究方法和三十年前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愿和所有从事舆情和民意研究的同仁们一道不忘初心,实事求是,秉持专业坚守,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做好舆情和民意的守望者,不辜负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image013

论坛发布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舆论研究所近期完成的两份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喻国明发布《新中国舆论学研究30年学术脉络与学术地图》研究报告,中心副主任李彪发布了《中国网民的信息生产及情感价值结构演变(2012-2016)——基于搜狗大数据的分析》研究报告。

上午论坛的主题发言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副所长韩晓宁主持。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建明教授就“民意是否永远正确”展开讨论,认为民意是指70%以上的民众就根本利益问题所形成的共同意见,基于这一定义,民意是正确的,并且所有的民意都是正确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陈力丹教授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舆论学研究的历史发展进程,认为舆论是公众一定程度的意见集合,会有理性和非理性的成分;正视和尊重舆论是把握引导舆论的前提,忽略了这个前提则可能会导致舆论的研究和运用走偏。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喻国明教授发言时称,在民意表达过程中,技术所提供的方式和平台,以及技术所提供的表达方式等方面均具有着重要作用。中国新闻史学会秘书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教授为当前中国对外舆论提出三点建议:“在对外舆论的内容和主体上有更高层面的顶层设计”、“实现战略传播与议题管理的有机统一”和“注重精准传播”。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刘燕南教授发言,她认为舆论研究应正三关,即“关心”、“关注”和“关怀”,即关心时政和民生大事,关注社会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研究者要具有社会的关怀、底层的关怀和人文关怀意识。

下午论坛的主题发言环节,由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韩运荣教授担任主持人。复旦大学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副主任周葆华就“关于舆论的基本概念”和“大数据影响下的舆论研究”展开讨论,认为大数据开启了一场新的数据技术革命,并深刻影响着中国舆论研究的方式方法甚至走向。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支庭荣讲述了舆论场的过去与未来,他认为在互联网出现后,随着大量商业化社交网站等的涌现,网络舆论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传统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开始受到冲击。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洪忠就“网络舆情的功能与认识误区”进行探讨,认为中国网络舆情应对存在“非科学态度”“非科学方法分析网络舆情”等误区。环球舆情调查中心常务副主任戴元初就“民意调查:主流媒体的舆论转换与生成”展开讨论,认为公众舆论和媒体舆论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未来的民意调查应注重刻画更加真实与完整的民意频谱,构建健康均衡的舆论生态。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主任段赛民以AT&T收购时代华纳为案例,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信与传媒产业之间的边界将逐渐模糊,媒体融合将出现新趋势。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韩运荣教授最后做了题为“信息迷雾与‘灯塔’:略论舆论思想的价值与功用”的发言,她认为在当前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技术带来的风险与挑战等问题下,人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更需要舆论的“灯塔”。

主题研讨环节中,杨保军副院长、支庭荣执行院长、喻国明主任、复旦大学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副主任周葆华和段赛民主任分别围绕“新中国舆论学研究三十年经验总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舆情研究的挑战与机遇”“中国特色的舆论学理论体系建构”和“网络民粹与理性话语表达”等主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回答了在场观众的提问。

image001

相关链接:

[光明网]搜狗与人大联合报告发布:网民偏爱直播、红包和刷屏

[中国网]“新中国舆论学研究三十年”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组图)

[北京商报]搜狗输入法与人民大学报告:网民爱发红包更爱直播

[DoNews]搜狗输入法联合人大发布报告:每晚10点网民打字最活跃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