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校企共建国家级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共同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共同培育轨道交通国际化人才……11月16日,我校与全球规模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创新校企全面深度合作机制,共建“同济中车创新研究中心”,这也是中国中车在国内建立的首个综合性研究中心。这一研究中心将依托我校交通、建筑、汽车、海洋、信息等学科群优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克中车急需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助推中车主体产业引领国际、新型产业拓展发展,同时推动同济大学学科发展和“双一流”建设。
此次双方创新了校企全面深度合作模式:校企双方科研人员互派,我校教授与中车的技术专家组成若干科研团队,深度融合开展技术攻关,同时吸引国际上高水平人才团队加盟,中车将每年为研究中心提供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双方的合作领域既包括中车传统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也依托同济大学学科群优势,为中车孵化智能建筑、新能源汽车、海洋装备等新型产业,助力中车全产业链发展。
奚国华、王军在致辞中表示,长期以来,同济大学不仅为中国中车输送了大量技术、管理人才,而且双方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前沿技术、前瞻性产品研究开发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取得了丰硕成果。企校双方共建首个综合性研究中心,旨在探索新形势下企校合作新模式,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共同打造世界一流的技术创新平台,共同推动中国轨道交通技术跻身世界领先行列。中国中车将全力支持这一研究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杨贤金、钟志华在致辞中表示,社会服务是同济大学的优良传统,当前,同济大学正积极致力于推进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此次校企双方共建创新研究中心,开创了校企合作新模式,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将助推中国中车科技创新、中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同时,也将推动同济大学相关学科迈向国际一流,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该研究中心将设立“青年创新创业基金”,激发青年教师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意识,并将定期举办创新创意竞赛,发掘具有孵化潜力的技术和产品。双方还将定期举行校企科技对接交流会,中车提出具体的技术需求,我校展示最新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记者了解到,过去十多年来,中国中车与我校10多个机构,在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技术研发、工程应用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成功开展了百余项产学研合作,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4月,我校与中国中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联手推进中国高速磁悬浮技术自主创新联合计划,共建国家磁浮工程研究中心,联合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最高时速600公里以上高速磁浮工程化系统。此外,作为校企双方联合培养轨道交通国际化人才的创新举措,今年9月,双方联手推出的“国际留学生硕士班”迎来首批学生,9名硕士留学生分别来自马来西亚、南非、印度、伊朗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