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资讯 >

陈鹏教授主讲“前沿青年讲堂”第七期——“在科学的世界里‘我行

时间:2016-11-17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2016年11月10日晚,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第七期“前沿青年讲堂”在静园一号院101会议室举行。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陈鹏应邀以“在科学的世界里‘我行我素’”为主题,与在场20余名来自研究院及生命科学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等其他兄弟院系的学生代表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历与感悟。

陈鹏近年来集中发展了“活细胞化学工具箱”——适用于活细胞环境的蛋白质化学技术平台,实现了活体环境下的蛋白质特异标记、交联与操控,并开展了相应的生物学研究。他于201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5年成为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并获得过陈嘉庚青年科学奖(2016)、Chem Soc Rev Emerging Investigator Lectureship(2014)等荣誉。

陈鹏首先从发现“笑气”(一氧化二氮)和一氧化碳的英国科学家J. Priestley讲起,介绍了自己的学科——化学生物学。拉瓦锡用逆向思维推翻“燃素”学说,同时证明氧气能够助燃;巴里马歇尔亲自喝下一试管幽门螺杆菌,发现其会导致胃炎,后来获得诺贝尔奖……陈鹏用一个个简洁而生动的小故事,形象地向同学们解释:不同于以观察内源反应为核心的生物化学,化学生物学主要是应用外源的化学物质来处理活的生命体系,并观察和研究其中的种种现象。他希望借助这些小故事与同学们分享三点感悟:第一、兴趣是第一老师;第二、要学会逆向思维;第三、要有科研献身精神。

随后,陈鹏简要介绍了自己的科研工作。“活细胞化学工具箱”的创新之处在于剪切反应。不同于前人在蛋白之间进行连接反应的普遍做法,这一工具箱让外源物质可以在活细胞里进行反应。目前陈鹏课题组正在研究癌症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期望能够发展出新的化学药物来调节蛋白活性,从而发展出治疗癌症的有效新方法。通过自己的科研经历,陈鹏尤其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指出“创新的核心是要站在领域前沿,这样才能有所突破和创新,才能扩展新的领域”。

陈鹏与同学们分享科研经验

最后, 陈鹏就同学们提出的诸多问题逐一进行了详细的解答,特别是为同学们仔细分析了怎样特异性标记蛋白、实现交联与触发反应等科研技术问题。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陈鹏则分享了自己的早年经历,以及对兴趣培养、行业前景等方面的看法。他认为:第一、兴趣与能力永远是配对的,最好将兴趣与擅长的事情组合,在发现个人专长的过程中培养兴趣,这样才能达到“1+1>2”的效果;第二、要静下心来做科研,最重要的是要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迷失自我。

陈鹏还认为在科研世界里应学会“我行我素”,并重新定义了“我行我素”的含义。这里的“我行我素”并不是指个人行为,而是指在科研世界中不受现有因素影响,学会创新,趋异而不是趋同。他指出,“我行我素”首先要打破权威,相信“‘大牛’代表的是过去十年,而你才拥有未来的十年”。

陈鹏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前沿青年讲堂”是由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团委指导、由院研究生会整合校内外资源而具体承办的系列活动,旨在搭建交叉学科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学生活动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全面提高的交流平台,砥砺当代青年的勤奋好学精神、诚实守信品质、明辨是非底线、修身立德准则;让同学们能够近距离接触科研“大牛”、对话各界达人,收获学习科研、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新理念、新思路。

编辑:白杨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