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资讯 >

二十年的跨越——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建院二十周年

时间:2016-11-04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1996年,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建院,开启了北大国际关系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新篇章。

20年,北大国关正从中国一流走向世界一流。

如今,在新的节点上,回望过去,展望前程。创建中国和世界一流的国际关系学院,北大国关人,早已出发!

从中国到世界

在北大国际关系学院,课堂像个小小的联合国。

说是“小小联合国”,其实并不算夸张。

周二上午9点,张海滨教授正为国关学院的研究生们讲授“环境外交”课程。在国关楼C108教室中,来自十几个国家的学子汇聚一堂。

法国学生Florence Wang本科毕业于牛津大学。来到北大国关之后,她在这里与各国学子同窗学习,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在北大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各学习一年之后,她将同时获得两所学校颁发的硕士学位。

日本学生稻田启辅是东京大学的研究生。他说,对于研究东北亚问题来说,来北大国关学习是他最好的选择。这门课和他在东大上的其他课程一样,使用全英文授课,有着全球背景的学生,充满着师生的互动和讨论。

如今的北大国关,正吸引着像他们一样的、来自世界各国的顶尖学子前来深造。

关于这一点,作为教师的张海滨有着最直接的体会。他感慨道:“上世纪90年代,我教的是中国最好的学生;现在,我教的是世界最好的学生!”

这样的情景,对于20年前在北大国政系(国际关系学院前身)求学的唐士其教授而言,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他回忆道,当时系里的留学生很少,而且基本都来自亚非拉国家。而现在,国际关系学院的外国留学生比例已经超过40%,来自近60个国家,覆盖了欧美的大部分地区。

对今天的国际关系学院来说,“环境外交”课程还只是其高水平国际化办学成果的一个缩影。谈到当前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化办学的巨大变化,范士明副院长如数家珍:经过多年努力,学院已经设立7个本科到博士的国际合作项目,并与近20所国外知名大学的相关院系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其自主设立的全英文授课“国际关系硕士”(MIR)项目每年吸引着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本科毕业生申请,其中不少来自哈佛、耶鲁、牛津等世界顶尖名校。每年,学院老师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同时,国关也接待数以百计的外国学者、政要前来访学、演讲、座谈。

而对于中国学生而言,通过双学位项目、学期交换、参加研讨班或者暑期学校等项目出国交流,是他们触摸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2015年,国关2012级本科生毛思源通过学院项目,去往巴黎政治学院交流。她说,在国外,她开阔了学术视野。她的同学中,超过半数的人在本科期间走出了国门,去往境外交流学习。

在国关国际化的进程中,一批批北大学子也从这里走向世界。

穆拉图特肖梅1991年从当时的北大国政系取得博士学位,并于2013年10月当选为埃塞俄比亚总统。前不久开通的非洲大陆最先进的电气化铁路——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的铁路,就是在他的支持下,将中国的现代化铁路技术带到了非洲这片亟待开发的热土。

穆斯塔法萨法日尼也从这里走出。他在1992至2002年长达十年的时间中担任巴勒斯坦国驻华大使,将中国引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爱国关天下”,这是每个国关学子耳熟能详的口号。“作为青年学子,既要坚守家国情怀,也要有心系世界的胸怀。”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袁明这样说。每个从国关走出的中外学子,也正把这样的精神传承着、实践着。

从书斋到智库

作为国际问题研究的重镇,北大国关也是一个思想库。

2014年,北大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安山接到了一个来自中南海的特殊邀请。

原来,当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即将访问非洲,特意邀请李安山等学者来对他将要在非洲进行的报告提些意见。在此之前,李安山所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非洲卷)》展现了非洲与世界现代化历程千丝万缕的联系,为学界所广泛关注。

这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意味着一种担当。

自诞生之时,北大国关就与高校智库政策咨询的功能密不可分。老院长梁守德还记得,1964年春,根据中央政府关于加强外国问题研究的批示,北大将政治学系更名为国际政治系,那是国际关系学院的前身。

高校智库承担着一种特殊的使命,既要教书育人,又要做好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工作。对于北大国关人而言,学以致用,大力发展对策研究和智库建设便成了学院发展的重要内容。

北大国际战略研究院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主导并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2015》中,北大国际战略研究院在全球高校智库中排名第11,全球智库总排名第64;在名誉院长、原国务委员戴秉国和王缉思院长的引领下,研究院每年举办的“北阁对话”年会,更是成为了促进国内外国际战略界交流与合作的高端平台。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是“北阁对话”年会的老朋友了,年会办了三年,他年年参加。今年10月,来参加年会的除了陆克文,还有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约翰内格罗蓬特,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安德烈科尔图诺夫,英国前外交大臣大卫米利班德等,嘉宾们围绕着“全球治理:国际机制作用的强化与改革”这一主题,展开热烈的探讨。

在国际关系不同领域的政策研究与咨询中,国关人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北大台湾研究院是国内涉台事务中名列前茅的智库。”张植荣教授说。台湾研究院院长李义虎被认为是国内台湾问题研究的权威学者。作为老师,他的“台湾概论”课在北大开了20多年,紧跟时事,常讲常新;作为北大台湾研究院院长,他带领团队承担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相衔接的重大课题,为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建议;作为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外事委委员,他提出议案和建议,跟随国家领导人出访,参与陆地国际法、海洋基本法等涉外立法工作……

而身为全国政协常委的贾庆国院长,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在中外高端智库间牵线搭桥。2016年4月22-24日,中日韩三边对话(“首尔进程”)机制第一次会议在韩国首尔举行。该机制的创立旨在促进中日韩三国的高端智库和知名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推动东北亚地区的和解、和平、发展与繁荣贡献智慧和政策方案。中方智库代表团的负责人是北大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庆国,和他一起担任负责人的,还有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明石康、韩国前驻日大使申珏秀。

张海滨则致力于环境谈判。2016年,国际关系学院收到了一封来自环保部的感谢信,信中表示,在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张海滨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重要成员全程参加会议,在高级别会议成果文件和沙尘与沙尘暴问题上据理力争,坚定维护了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基本权益。

像他们一样,从书斋走向世界的国关学者们还有很多。

除了上面提及的研究中心之外,国关学院下属的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中心等研究所和中心,都在各自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对策性、政策性研究,在中国大国崛起的进程中发挥着参谋助手的作用。

如今,国际关系学院实际上已经成为外交部、中联部、中宣部、国家安全部,以及教育部等国家部委的重要政策咨询机构之一,成为了中国有关国际问题理论和政策研究的智力宝库。

这些成果也看在学界同行们的眼里。“北大国关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战略、策略性报告,在重大问题上敢于发声。这体现着中国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说。

从“跟跑”到“并跑”

一所一流学院的背后,是学者们不懈的学术追求。

近日,一个消息振奋了外交史学界:中国国内学者首次作为唯一作者,单独在顶级期刊《外交史》(Diplomatic History)上发表了论文!

这篇论文来自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王栋,题为“Grand Strategy, Power Politics, and China’s Policy towar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1960s”。而《外交史》这本杂志,作为美国外交史学家学会会刊,被认为是外交史和国际关系史领域世界最顶尖的学术期刊。

从国内一流,迈向世界一流。“20年,我们从‘跟跑’到‘并跑’,这是国关不断发展着的20年。”丁斗教授说。

老院长梁守德和很多人一样,见证着这些年间的巨变。作为最早参与建立国际政治系的一员,他见证了中国国际关系学科从无到有,扎根、发芽、茁壮成长的过程。

一门学科在一所大学中站稳脚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60年代,国政系成立之初,学生们上课没有教材,用的是《参考消息》;后来,梁守德带领教师们从零做起,编写了《民族解放运动史》《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概论》《国际政治学概论》等一批国际关系理论教材,推动教学步入正轨,并提出了创建中国特色国际政治理论的目标。

如今,国关“出品”的教材与学术论著早已是成果斐然。自建院以来,学院教师公开出版的学术论著和教材达200多种,其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近20种,其中,获得部级以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8部;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教育部教育精品教材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等奖项共9部,“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1部;学院老师承担国家级重大或重点项目10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0多篇……

现在的国关学院,不仅是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排头兵,也开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自2002年全国首次开展一级学科评估以来,北大国关在三次评估中均排名第一或并列第一;2016年,在英国最新发布的QS世界大学专业排名中,北大国际关系专业名列第29位。

不仅仅是学院自身获得发展,在此之外,北大国关还有着更高的追求:要提高国际关系学科在全国的影响力,引领国内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

2003年,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在北大成立,梁守德担任理事长。成立之初,研究会便确立了目标——要推动中国高校国际政治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如今,70多所高等院校成为了其会员单位,每年的年会和不定期举办的学术论坛上,各校学者在此交流、沟通;北大主办的会刊《国际政治研究》自创刊以来,刊发了国内外一大批高水平、高质量的国际政治研究成果,已成为中国国际政治学科的核心期刊。

建系56周年、建院20周年。国关学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不断探索,不断超越。

20年,从“跟跑”到“并跑”。对于国关人来说,这是对于过去发展的肯定,更意味着,未来道路上争当“领跑”的新征程正再次起航。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早在1999年,国际关系学院就提出了创建中国和世界一流国关学院的目标。如今,在国际关系学院成立20周年的节点之上,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庆国代表国关人提出了新的愿景:“我们一定能够在北大追求伟大大学的梦想的过程中实现我们伟大国际关系学院的梦想!”(校报记者 年雪琦 蒋睿鹏)

编辑:拉丁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