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8日晚,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主办的“新生地理学讲堂”第三期在理教302教室拉开帷幕。本次讲座邀请到了北大1984级地理系校友、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助理刘卫东研究员担任主讲,讲座主题为“经济地理学思维及其社会价值”。讲座中,刘卫东从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知识、思维模式与典型案例几个方面带同学们领略了经济地理学的广阔视野。
首先,刘卫东阐述了经济地理学的含义,它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理解这一概念,刘卫东抛出几个问题:为什么经济活动在全球分布不均匀?为什么经济活动会随时间的推进在空间上发生转移?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调控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密切联系实际的问题引发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大家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进行了充分思考与讨论的基础上,刘卫东引用一系列地图与数据,逐渐引导同学们更深入地领会经济地理学的要义。

刘卫东研究员主讲第三期新生地理学讲堂
紧接着,刘卫东强调了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定位。他指出,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的不同在于后者研究虚拟而前者研究真实的世界。因此经济地理学要求研究者具有整体视角与立体思维,从不同的空间尺度分析问题,建立更独特的立体思维模式。也正是因为这样,经济地理学最能培养“系统工程师”与领袖人物。

讲座现场
随后,刘卫东列举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主体功能区划”“中三角城市圈”等多个经典案例,让同学们明白了经济地理学在区域发展规划与国家重大方针制订上举足轻重的作用。当谈到“一带一路”战略时,作为设计者之一的刘卫东更是强调了它“颠覆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刘卫东为国家战略制订作出的巨大贡献后,同学们不约而同地以掌声表示了由衷的钦佩与敬意。
讲座的提问环节中,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发言提问,刘卫东耐心解答,侃侃而谈,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提问环节
本期“新生地理学讲堂”由刘卫东带来的精彩讲座让同学们初步了解了经济地理学及其思维模式,对同学们认识世界、思考未来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刘卫东的号召也使得同学们更加重视立体思维和全球视野的培养,决心努力奋斗,立志成为时代的领袖。

新生代表向刘卫东研究员赠送感谢卡
编辑: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