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同济大学联合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周”高端论坛,10月24日在同济大学开幕,来自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数十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危机与变革:面向全球共同问题”这一主题,探讨全球化进程中世界与中国共同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展示各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为面向未来推进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汇聚富有创造性的学术共识和思想智慧。
我校常务副校长伍江,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王利民,《今日马克思》杂志荣誉主编、“世界马克思大会”主席、法国西巴黎大学教授雅克比岱分别致辞。我校副校长吕培明主持开幕式。
此次与会的一批中外学者,有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院长菲利普克莱顿、英国埃塞克斯大学教授罗宾布莱克本、英国利兹贝克特大学教授保尔布莱克雷治,台湾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教授石之瑜、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何乏笔、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何萍、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胡大平、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教授荆学民、中央编译局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义天、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门洪华、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教授乔瑞金、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王凤才、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雄等。
主办方表示,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南的中国道路,为世界现代化总体进程提供了不同文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发展有机结合的新经验,极大地深化和丰富了人类发展规律的认知逻辑。与此同时,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进程,时刻面对着一个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世界,既要积极应对发展风险,又要切实把握发展机遇。为此,中国亟待增强与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的理论对话,借鉴国际有益的学术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切实推进中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学术交流,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富有时代特色的学理支撑。
在24日、25日两天,将举办四场专题研讨,中外学者将围绕各专题作主题报告,并开展开放式讨论。该国际学术周期间,主办方还分别在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山西大学设立分会场,雅克比岱、罗宾布莱克本、保尔布莱克雷治、石之瑜、何乏笔将分别作专场学术演讲。
与会的学者们表示,经典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同时,自身也经历了逐步中国化的过程,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对于中国道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道路的学理基础、全球化时代的历史变革与未来等问题,已经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理论探索。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新机遇也越来越多,我们应当以更加宽广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当今中国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更加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当今世界具体情况的结合,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当今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不断形成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成果,为人类探索更加美好的社会制度、更加理想的生活方式提供更有效的新思想、新方案。
本次论坛由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同济大学文科办公室、同济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同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