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高校资讯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演讲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时间:2016-09-01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2016年8月26日下午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联合中信出版集团、腾讯文化,共同主办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演讲会。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出席并致辞,长江学者、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陈晓明教授主持演讲会,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先生作为对话嘉宾参加活动。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约160名听众参加了演讲对话会。

阿列克谢耶维奇1948年出生于苏联乌克兰,她以纪实文学的写作方式,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切尔诺贝利事故、苏联解体等重大事件,因其写作中体现的复调风格和对苦难的直面书写,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在本次演讲中,阿列克谢耶维奇带来了她的新作《二手时间》,旨在为读者讲述她的写作经历和创作心得。吴志攀代表北大对她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结合自己的阅读谈了对《二手时间》一书的看法。他认为作者非常成功地运用了对话语言和独白,展现了广播剧般的魅力,作者通过个人的故事传达了一个大时代的变迁,让我们回忆起我们的父辈和兄长所熟悉的苏联往事。

演讲中,阿列克谢耶维奇表示,《二手时间》一书是她红色系列中的一本,讲述的是与红色帝国相关的事情。她认为自己之所以选择非虚构的写作方式,是因为她的记者身份让自己更喜欢采用亲身体验和经历的方式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让她选择走出去,了解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内心的真实感受。作品就是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谈话,也正是从这些谈话里,人们能够获取很多有益的东西。

活动现场

阿列克谢耶维奇表示,自己现在虽然生活在城市,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都是在农村度过的,那时她每晚都可以听到村妇们回到小柴房讲述白天发生的故事,这种经历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童年记忆告诉她,她所记录的一切都是一种特殊的真实 。

在读过阿达诺维奇写的纪实作品之后,阿列克谢耶维奇便确定了自己未来的文学之路。记者身份则为她的写作带来了好处,但当她在将记录转变为文学作品时,她必须忘记自己的记者身份,彻底忘记这是一次采访。谈到口述、采访,她表示谈话对象、谈话时间、谈话场景对谈话本身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此外,谈话并不满足于一对一的信息传递,关于一些宏大主题和空泛的概念,她需要在采访后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消化和理解。她提到,自己的一部作品得以呈现,是由于书中的每一个受访者都接受了三到四次的采访,她渴望在所有采访对象身上发现一种“永恒的人”,这些人走过了历史,走过了时间,走过了战争,他们是经历了无数磨难的人,因而是永恒的人。

关于红色系列写作的动机,阿列克谢耶维奇表示她的作品想要追求和表达的是人类如何从共同的困境中走出来。她指出,虽然当下人们更多地在关注消费和享受,但我们仍然要承认文学给我们提供的经验是和平的经验,文学也在想象人们如何才能更好地生活。

在对谈环节,李敬泽表示《二手时间》一书充满了迷惘之感,在所谓的历史面前,每个人都应该自我怀疑:我们对历史做了什么?历史又对我们做了什么?他认为《二手时间》反映了俄罗斯民族当下抑制不了的世俗生活的危机。俄罗斯民族有一种悲观、悲伤、悲悯的东西,他们在这种体验中面对自己的生活。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一个有着这样气质的民族确实不适宜在喧闹的、琐碎的、平庸的、世俗的生活中安放自己。

李敬泽还认为,《二手时间》中强调对小人物的描写,这种写法并不是阿列克谢耶维奇首创,而是一个普遍现象。阿列克谢耶维奇在文学作品中特别喜欢选择重大事件,她这几本书都在展现俄罗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她在讲述这些重大事件时让那些成千上万沉默无声的人都参与进来。李敬泽认为,如果我们回到作者的参访现场,一定能看到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进行了艰难的对话。但在阅读《二手时间》一书时,他发现作者将自己与被采访者的交谈过程排除了。这里不无遗憾。这也是讨论虚构文学与非虚构文学、文学的真实性等问题时值得研究探讨的课题。

在提问环节,面对如何看待非虚构写作这一文学创作模式的问题时,阿列克谢耶维奇表示,大家都知道索尔仁尼琴写的《古拉格群岛》被称为纪实文学,我们不能说这是一本根据搜集的材料整理而成的文学,这里面渗透了他对文学的独创、他的哲学和他的世界观。阿列克谢耶维奇认为自己的作品并非在搜集一种信息或传递一种消息,而实际上是从人们那里得到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不仅如此,自己的创作也不是为了搜集人类的苦难和不幸,而是为了获取特定时代和大历史之中人们的心灵和精神。

演讲会在听众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创作姿态和倾听世界的态度给听众们带来了巨大启发,也从另一种视角开启了我们观察现世生活的角度,值得人们深长思之。

编辑:江南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