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教育值得借鉴学习
柬埔寨副首相索安一行到青岩考察
“贵州的发展变化非常大,表明贵州省委省政府是有能力发展和建设的。”7月30日至8月2日,柬埔寨王国副首相索安一行考察了贵州,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7月30日,索安一行刚下飞机,在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停机坪上,就评价了贵阳的空气质量:“贵阳的空气越来越清新了。”下榻酒店,索安说,贵阳的绿化,更上一层楼。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索安一直关注中国的教育,特别是贵州的教育。7月31日上午,索安一行考察花溪大学城双创园。花溪大学城双创园是贵安新区推动双创工作的重要载体,采取“校地企”三方合作共同打造,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开园仅2个月就入驻企业76家,其中师生创办企业35家,带动大学生就业1257人。索安一行考察了双创园内的贵州普拓实业有限公司、贵安贝格数据服务有限公司、贵州华夏蒙诺科技有限公司、贵州银行创客支行、贵州点睛创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每到一处,索安一行都耐心聆听解说,仔细观察,深入了解。贵州点睛创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裸视3D”视频,让索安一行眼前一亮:“我们也在研究3D技术,但我们的3D需要戴上眼镜,这里的3D已经不用戴眼镜了。”柬埔寨王国国家电视台的记者,在该公司对索安进行了采访。
黔之大象,始于精粹。7月31日下午,索安一行考察了贵州特色产品专营商场“黔粹行”。在贵州这片充满神奇的土地上,有葱郁纯净的山水,有生机勃勃的原野,以及生活在这里淳朴的人们,和他们传承多年纯粹的工艺。商场内琳琅满目的贵州特色产品,深深吸引着索安一行,他们购买了苗绣、蜡染,以及萧、笛等贵州特色产品,他们要将这些贵州特色产品带回到柬埔寨王国去。
8月1日,索安一行考察了青岩古镇。青岩古镇形成于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索安一行走访了“周恩来父亲曾居地”,品尝了青岩古镇特色小吃玫瑰糖、冰杨梅汤,以及贵州绿茶,对贵州的人文历史、美食文化给予了好评。
中柬是好邻居、好朋友,两国传统友谊历久弥新。近年来,中柬两国高层互动频繁,经贸往来不断深化,人文交流成效显著。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为柬埔寨与贵州交流合作搭建了良好平台。索安说,中国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平衡做得非常好,而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非常有利于人们脱贫。中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只花了一代人的时间就使得6亿人成功脱贫。中国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功,职业教育功不可没。贵州的教育是非常好的,尤其是职业教育。花溪大学城双创园“校地企”三方合作共同打造的模式,对将来中国的发展非常重要。
索安表示,此次考察贵州之后,会做后续跟进工作,“贵州教育值得借鉴学习我们会派专家团或者工作组来贵州学习(花溪大学城)双创园的模式,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经验,我们争取在国内建设这样的园区,我想我们当地的青年是非常欢迎这样的项目的。”
感受开放的中外文化交流平台
泰国副总理巴津在孔学堂以花溪十里河滩为背景,与同行的泰方工作人员合影
7月31日,来贵阳出席第九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泰国副总理巴津来到贵阳孔学堂参观。
伴随着道德讲堂里的演讲声,巴津副总理驻足孔学堂明伦堂。得知孔学堂自2013年对外开放以来,举办传统文化公益讲座380多场时,巴津大为赞赏,“这类公益性讲座的举办,为提高贵州人民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提供平台,很有价值。”随后,巴津还与同行的泰国驻华大使进入道德讲堂,聆听了正在进行的公益性讲座《古代君子与礼》。并询问工作人员最近几个月,孔学堂的传统文化公益性讲座的题目和时间表。
穿行于古朴典雅的殿堂之间,巴津一边参观,一边仔细询问孔学堂开展的活动。在了解到每周都有中小学生到六艺堂,学习琴、棋、书、画、诗、礼等“六艺”后,巴津表示,孩子从小能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他们的成长非常有益,也有利于复兴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孔学堂定期举办的开笔礼、成人礼、中华婚礼、敬老礼、时节礼等典礼活动以及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二十四节气等各类民俗文化活动,引起了巴津副总理的兴趣,他一边称赞,一边说,“这样的方式很好,用文化活动来传承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年轻人更容易参与。”
巴津副总理一行还来到孔子展览馆进行了参观,占地1700多平方米的孔子展览馆,分为“孔子的时代”和“孔子的一生”两个部分,占地1700多平方米,采用了图文、实物、多媒体和场景等多种展示手段。巴津副总理在展览馆内,仔细欣赏橱窗里展出的古书籍,并在电子编钟前聆听手划过屏幕带来的悦耳旋律。
“孔学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贵州在恢复、挖掘、振兴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采用了很多的新理念和新思维,让更多的年轻人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是很有价值的。孔学堂也为中外文化的交流、传播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开放性平台。”巴津副总理说。
教育是通向美好未来的门径
代表团了解蜡染的制作方法
代表团在清镇职教城展示厅了解我省职业教育发展。
8月1日,以“教育优先、共圆梦想”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暨第二届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在贵阳开幕。
活动举行期间,印尼代表团一行到安顺黄果树瀑布、清镇职教城、贵阳大数据展示应用中心等地参观,详细了解我省旅游、教育、文化、大数据发展的情况。
“贵州的天气很好,空气很清新,蓝天白云非常漂亮。”一到贵阳,印尼人类发展与文化统筹部公关官员特扎尔就感受到了贵州的蓝天白云。
参观了国际教育装备与教育信息化展和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成果展后,特扎尔说中国技术创新很让人惊讶,把高科技运用到教育中很有特点。整个行程中,特扎尔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着所看到的一切。
在黄果树瀑布,印尼代表团成员被黄果树瀑布的雄伟壮丽所震撼,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影。
“这个人行通道修得很好,方便人们欣赏美丽的风景,而且到景区的路也修得很好,车子可以直接开到景区。”对于黄果树瀑布的旅游设施建设,印尼国会议员乌图特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他说印尼也有很多美丽的风景,但道路设施还不完善,人们需要走比较艰难的路才能看到美丽的风景。
在传统手工银饰店,团员们对苗族姑娘的盛装非常感兴趣,从头饰到衣着,感叹着手工艺人独特的技艺。看着银饰工匠不停地捶打银条,最后变成一支漂亮的手镯,发出赞叹之声。
清镇职教城是由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三级党委政府及省市相关职能部门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贵州特色”的理念,共同致力将清镇职教城打造成全国领先的“生态园地、科创基地、人才高地”,建成集“学历教育、技术培训、技能鉴定、职业指导、技能大赛、生态低碳”为一体的贵州省唯一的职业教育示范区。
代表团一到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二十多个身着侗族服饰的女学生就唱起侗族大歌,无伴奏的演唱,多声部合音让来宾听得如痴如醉。马尾绣、蜡染,剪纸,同学们用双手传承我省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代表团成员拿着马尾绣制作的香包,表示这是非常棒的手艺,而在印尼也有类似于蜡染的技艺。
清镇职教城项目展示中心展示了我国以及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印尼发展统筹部长布安认真听取介绍,并不时提出疑问,“建设职教城的土地、资金是由政府投入的吗?面积多大?”“学生的来源?”“企业和学校是怎么合作培养所需的学生的?”“现在有多少职业学校进入职教城?”
清镇职教城“产教融合”的特点得到代表团成员的认可,他们觉得这是非常好的想法。“职业教育对经济的发展很重要,它能使学生尽快找到工作,更好地掌握技能,也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贵州的职业教育发展是很好的典范,印尼应该借鉴这样的职业教育模式。”印尼人类发展与文化统筹部教育与宗教事务司司长阿库斯说。
参观了展示中心后,布安部长在来宾留言簿上写道:教育是通向美好未来的门径。
在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代表团一行认真观看了大数据应用展示,成员们觉得时光隧道来回穿梭的数据条、不断变化的数据非常有趣,互相用手机照相留影。贵州为什么要选择发展大数据?贵州为什么能够发展大数据?贵州如何发展大数据?在解说员的介绍中,代表团团员找到了答案。
8月2日晚,代表团一行还到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观看了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演出的大型彝族音乐舞蹈诗《索马花开》。《索玛花开》把神话故事与彝族文化相融合,同时将舞蹈、灯光、故事完美结合,演员们身着色彩绚丽的彝族服饰,用欢快的歌舞、优美的器乐演奏,演绎感人的彝族音乐舞蹈诗,充分展示了彝族文化的无穷魅力、浓郁的民族风情。
看完演出后,印尼国会议员伊斯玛雅敦难掩内心的激动,“演员们的服装太漂亮了,音乐有时舒缓,有时强烈,把观众带入无限的想象空间,把传说的故事用现代手法来呈现,非常有中国特色。”
第三次来贵州的印尼驻华大使馆社会文化处参赞孙浩告诉记者,每次来贵阳都看到不同的变化,贵阳发展的速度很快,不管是交通的建设,还是城市的建设。此外,贵阳的蓝天白云,良好的空气质量让他感觉非常好。他对少数民族文化也非常感兴趣,希望能深入了解。他说,贵州这么好的风景和气候应该加大对外宣传,让更多人知道这里的好山好水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