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第二批“协和青年学者”和“协和海外青年学者”支持计划申报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病原所”)成立于2006年,是卫生行业中专业从事病原生物学研究的国家级科研单位。建所至今,传承弘扬协和"严谨、博精、创新、奉献"的精神,始终以“引领产业发展,保障人民健康”为愿景,坚持“育人才、建体系、活机制、造环境、稳发展、求创新”的发展原则,积极进取,锐意创新。
病原所开展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结构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相关领域高水平科学技术研究,开展相关领域诊断、预防、治疗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咨询服务,承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重大医疗科学技术保障及支撑任务,承担着北京协和医学院病原生物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任务,2014年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病原所已先后搭建了病原体组合筛查、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免疫组学、抗体组学、生物信息学、病原体形态学、细胞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等十余个国际先进的技术平台,并建立了大型科学仪器的共享机制。
病原所秉承院校“适才适所、适类适法”的工作理念,为人才提供一流的研究平台、优厚的福利待遇、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支持人才潜心开展前沿性、探索性、原创性科学研究。研究所将博士后作为吸纳科研人员的主要来源,为在站期间表现优异者畅通留所通道。
现邀请海内外广大有志于病原生物学研究事业的优秀博士毕业生来我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一、申请条件
1.申请人应具有较突出的科研业绩、良好的学术道德、优秀的科研潜质。
2.进站时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3.保证入选后全脱产从事博士后工作。
4.无学术不端行为,过去5年无违法违纪等不良记录。
5.获得博士学位原则上不超过3年或即将毕业的应届博士毕业生。
6.本校博士毕业生不能申请进入本校同一个一级学科流动站。
7.申请人应在有影响力的国际期刊发表过至少1篇科研论文且为第一作者。
8.品学兼优、身心健康,富有责任感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资助名额及资助时间
2022年“协和青年学者支持计划”和“协和海外青年学者支持计划”资助人数共100名左右;一个资助周期为3年,总计资助时间不超过6年。
“协和青年学者支持计划”主要用于资助中国籍优秀的青年学者到(留)院校从事科研博士后研究。
“协和海外青年学者支持计划”主要用于资助外籍、持有国外长期居留证的中国籍和港澳台的优秀的青年学者到(留)院校从事科研博士后研究。
详见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2022年“协和青年学者”和“协和海外青年学者”支持计划 全球招聘公告https://www.pumc.edu.cn/rcjs/rczp/bshzp/
三、待遇保障
(一)薪酬待遇
1.入选“协和青年学者支持计划”者薪酬不低于40万元/年,其中基本年薪34万,住房补贴6万元/年;
2.入选“协和海外青年学者支持计划”者薪酬不低于50万元/年,其中基本年薪34万,住房补贴8万元/年,各类保险及家属生活补贴8万元/年;
3.入选“协和青年学者支持计划”的港澳台和持有境外永久居留证的中国籍人员的薪酬待遇标准参照“协和海外青年学者支持计划”执行;
4.入选“协和青年学者支持计划”和“协和海外青年学者支持计划”的博士后,如入选国家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国家级人才项目,可享受累加支持。
5.未纳入上述计划支持的博士后,薪酬不低于18万每年,住房补贴3万元/年。
6.上述支持基础上,合作导师可根据博士后的工作和科研产出情况,以补充年薪或绩效奖励等方式予以激励。
(二)其他福利待遇
1.获得资助博士后可纳入医学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岗位支持对象范围 ,获得充足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
2.优先申请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3.享受在编教师同等培训机会,包括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和院校全方位多维度教师职业素养培训。可依托院校申请认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4.在站满2年者,符合申报条件,可申请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
5.参加院校组织的丰富多彩的学术沙龙及科技交流活动。
6.根据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相关政策,办理子女入托入学、升学和出站落户等事宜。
7.享受职工福利待遇及职工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待遇。
8.在站期间取得较突出的科研成果,具备成长为学科和学术骨干的发展潜力,满足相应条件,可申请留所和申请院校准聘长聘岗位,获聘准聘长聘岗位者,按照引进人才给予相应待遇。
四、招收导师、专业、研究方向及专业背景要求
(一)岗位编号:1
导师:金奇研究员
研究专业(二级学科):病原生物学
研究方向:结核病等相关研究
专业背景要求:1.病原生物学、微生物学或分子生物学相关专业博士,具备扎实的相关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技术;
2.熟练掌握病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3.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熟练阅读英文文献。
(二)岗位编号:2
导师:何玉先研究员
研究专业(二级学科):病原生物学
研究方向:艾滋病的基因治疗及抗病毒药物
专业背景要求:1.具有病毒学研究背景,从事HIV研究者优先考虑;
2.具有良好的英语阅读、写作和口头交流能力。
(三)岗位编号:3
导师:王健伟课题组
研究专业(二级学科):病原生物学
研究方向:冠状病毒等呼吸道病毒复制相关宿主因子及免疫应答
专业背景要求:1.生物信息学、生物统计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背景博士毕业生;
2.特别欢迎具有基因组学、微生物组、单细胞测序、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技术背景的申请人。
(四)岗位编号:4
导师:舒跃龙教授
研究专业(二级学科):病原生物学
研究方向:流感等呼吸道病毒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研究
专业背景要求:病原生物学、免疫学、流行病学或生物信息学等相关专业博士。
(五)岗位编号:5
导师:任丽丽研究员
研究专业(二级学科):病原生物学
研究方向:呼吸道感染病原学
专业背景要求:1.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或生物信息学等相关专业博士;
2.对科研有浓厚兴趣,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具有扎实的病原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相关科研经历和良好的英文阅读、写作和交流能力。
(六)岗位编号:6
导师:高磊研究员
研究专业(二级学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研究方向:传染病流行病学
专业背景要求: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及相关专业博士;
2.熟练掌握分子流行病学实验室和数据分析技术,或熟练掌握卫生经济学相关科研技能;
3.有感染性疾病相关的科学研究背景者优先。
(七)岗位编号:7
导师:郭斐研究员
研究专业(二级学科):微生物学
研究方向:病毒宿主相互作用
专业背景要求:1.具备分子病毒学、微生物学或分子生物学专业背景,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
2.熟练掌握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3.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具备熟练的英文文献阅读、写作和交流能力。
(八)岗位编号:8
导师:杨威研究员
研究专业(二级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研究方向:病毒入侵机制与中和抗体药物研发
专业背景要求:1.具有生物学或基础医学等专业研究背景;
2.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
3.熟练掌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感染与免疫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具有病毒学、结构生物学、抗体研究背景为优;
4.具备独立的英语论文写作能力。
(九)岗位编号:9
导师:江峰研究员
研究专业(二级学科):微生物学
研究方向:病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开发利用
专业背景要求:1.微生物学、病原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信息学和细胞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验技能;
2.对科研有浓厚的兴趣,积极进取,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在细菌分子遗传、与宿主相互作用及致病机制、蛋白质功能鉴定、基因工程设计与改造等方面有科研经历的应聘者优先;
3.具有较好的中英文写作沟通能力。
(十)岗位编号:10
导师:孙义成研究员
研究专业(二级学科):微生物学
研究方向:病原细菌耐药致病机制研究
专业背景要求:1.病原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或分子生物学相关专业博士,或其他对本研究领域感兴趣的博士毕业生;
2.具有自我驱动力及良好的沟通能力;
3.熟练阅读英文文献。
(十一)岗位编号:11
导师:刘海鹰研究员
研究专业(二级学科): 免疫学
研究方向:结核病等重大疾病感染免疫学研究
专业背景要求:1.获得免疫学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具备扎实的相关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技术;
2.熟练掌握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3.从事过感染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特别是结核病领域的毕业生优先。
(十二)岗位编号:12
导师:吴志强研究员
研究专业(二级学科):微生物学
研究方向:动物源性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及溯源
专业背景要求:1.微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预防医学、动物医学、生物信息学等相关专业博士;
2.对科研有浓厚兴趣,能够独立开展所从事专业科研工作,具有扎实的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实验动物学等相关专业的实验技能,具备良好的英文阅读、协作和交流能力。
(十三)岗位编号:13
导师:钱朝晖研究员
研究专业(二级学科):病原生物学
研究方向:冠状病毒感染和复制机制
专业背景要求:1.具有博士学位,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微生物学以及生物化学等专业人士优先考虑,但不限于这些专业;
2.具有较好的英语阅读、交流和写作能力;
3.能独立开展工作,责任心强,认真仔细,具有团队精神。
五、申请程序及联系方式
意向申请者,请将本人简历发送至联系人邮箱,材料命名方式为:姓名+申请导师姓名+申报计划名称 ,我所将按照申请条件对报名者进行简历筛选,通过者我们将以邮件、短信或电话方式联系。
联 系 人:祖老师
联系电话:010-67863180
电子邮件:ipbpostdoc@163.com
应聘时请将简历抄送一份到:chinayanjiusheng@126.com,邮件标题:应聘单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博士研究生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