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导航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25年诚聘青年英才

时间:2025-05-15来源:博士研究生招聘网

空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博士后流动站于2000年依托军事生物医学工程学系设立,作为国内军事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创建者,是国内较早设站单位之一。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家“双一流”建设主要参建学科、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建有军队和陕西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同时是陕西省“智能医学工程及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10余项高等级科学技术奖励,授权国际和国家发明专利、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等100余项。

流动站目前拥有军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军事科技领域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资助对象,全军优秀教师,陕西省教学名师以及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50余名,与国内外知名院所长期建立共育合作机制,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等10余名本领域高端学者担任讲座(客座)教授。近三年,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和军队级项目40余项。

紧盯医工融合、智能医学的发展前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医学电磁检测与成像、成像与数据分析、信号处理、无人自动化、仪器与装备研制、特种材料、特殊环境生物效应、人体作业效能增强、脑机接口与类脑计算等方向。现根据学科建设和研究需要,公开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热忱欢迎有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信息、自动控制、仪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机与环境工程、生物学、智能无人系统、机械与光电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机电光电类等相关研究背景的优秀青年人才加盟!

一、招收类型

全额资助地博士后:面向地方应届毕业博士或取得博士学历学位的无劳动关系社会流动人才;

部分资助地博士后:面向地方已就业的博士毕业生;

军队人员博士后:面向军队在职干部、军队文职人员。

二、申请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年龄35周岁以下,第一学历原则上为全日制本科且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同等学力博士亦可申请入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品学兼优、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研究潜力。

3.申请人必须全脱产入站,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二)学术成果条件

近三年以第一作者(排名第一)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过论著或以项目负责人承担过国家或军队级科研项目。申请入站的博士后学术水平由流动站博士后学术委员会专家组考核认定。

三、办理程序

办理程序按照个人申请、入站考核、上报审批的流程进行。申请入站人员按照流动站博士后重点招收方向选择合作导师,与合作导师达成初步意向后向科室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流动站组织博士后专家学术委员会对申请人进行入站考核,考核通过后上报博士后管理部门审批。

常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随时接收报名并组织考核,择优录用!

四、工资福利待遇

(一)工资构成

博士后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生活补贴、绩效工资、科研劳务费、五险一金和出站奖励。

(二)工资标准

地方全额资助博士后工资年薪不少于25万;地方部分资助博士后工资由生活补贴、工作津贴、科研岗位津贴和助研津贴构成,年薪不少于13万;军人和军队文职人员按军队规定工资标准发放,按规定享受科研岗位津贴。以上所列均为税前工资标准。

(三)其他福利待遇

1.非军人博士后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根据相关规定随本人落户,博士后子女入托问题,按我校聘用人员同等待遇办理。军人和文职人员博士后在站期间,按规定享受夫妻分居生活费补助。

2.为非本校人员博士后提供公寓住房并配备家具、家电,免收房租、物业费和取暖费。

3.博士后入站以后可按大学有关规定认定中级职称,博士后期满出站前,可按有关规定在我校参评高级职称。

4.地方博士后工作期满后,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优先引进为军队文职人员。

五、出站标准

(一)基本条件

博士后聘用合同(工作协议)中所列研究工作,提交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出站考核评定为合格以上等次。

(二)学术成果条件

1.全额资助和部分资助博士后

出站博士后,须在站期间以第一作者(排名第一)、空军军医大学为通讯作者单位发表SCI论著1篇(IF≥3)或JCR分区一区论著1篇或EI2篇。

2.其他类型博士后

(1)须在站期间至少以第一作者(排名第一)、空军军医大学为通讯作者单位发表纳入学校相关学科申请博士学位学术论文发表期刊目录国内外期刊论著1篇。

(2)在站期间取得国家或军用标准、国家(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科技成果奖励、新药或新装备科研成果转化、临床新技术疗法创新、发明专利等成果的,可适度放宽学术论文发表要求,由各流动站出站考核专家组根据学科实际综合考查评定是否达到出站标准。

(三)其他条件

博士后在站期间如果以本人为负责人、空军军医大学为项目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国家博士后项目资助的,须在出站前完成所获科研项目资助研究工作,提交项目结题报告。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老师、老师

办公电话:029-84711416、029-84711417

简历发送邮箱:zlrestelle@163.com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GQZrhe1-9oMRa7TqsYu6og

 

应聘时请将简历抄送一份到:chinayanjiusheng@126.com,邮件标题:应聘单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博士研究生招聘网

会员服务
客服QQ
客服电话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微信找工作更方便

微信号
(job100z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