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总医院博士后求才】“深”爱人才,“大”有可为,“总”在期待!
深圳大学总医院是深圳市市级公立医院,深圳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医院开业四年多来,门急诊总量248万余人次,住院8万余人次,开展总手术量4万余台,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近1万人次。
截至今年11月,我院2022年共计获批国家、省、市等各级项目47项, 其中国自然基金12项:包括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6项,青年项目5项;省级项目11项;市级项目17项;南山区卫生科技项目7项。全院共获批科研经费1843万。
我院自2019年开始与深圳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2022年1月深圳大学总医院获批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医院现有博士后合作导师44人,已招收、培养博士后30余名,目前在站博士后25名,已出站博士后8名。2022年招收博士后15名,其中卓越级别9名。2022年在站博士后获得各项课题资助6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SCI论文7篇(中科院2区以上5篇)。
瞄准创建研究型医院目标,我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现招聘卓越级别博士后人才。医院将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诚挚邀请您的加入!
一、薪酬待遇
(一)薪酬组成
1.固定薪资:34万元/年(连续两年),包括深圳市博士后补助和医院基本待遇、合作导师津贴、住房补助、餐食补助。
2.绩效奖励:由优秀博士后入站奖、阶段性绩效评估和优秀出站奖三部分组成,最高55万元。
3.科研专项奖励:博士后在站可以负责人身份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根据课题获批情况可获得相应的科研专项奖励,最高15万元/项。
薪酬粗算(根据绩效评估达到的等级和科研专项奖励情况粗算):
1.优秀:两年最高103万元,不含五险一金医院缴纳部分。
2.卓越:两年最高138万元,不含五险一金医院缴纳部分。
(二)其他待遇
1.医院将按医院工作人员标准为在站博士后购买五险一金。
2.博士后出站后择优留院或留深工作后可申请30万元深圳市科研资助。
3.符合条件的博士后可申请国家、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大学和医院各项人才项目。
4.博士后进站,可自愿选择落户深圳市。选择落户深圳市的,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办理随迁入户。医院将协助办理有需求的博士后子女入学事宜。
5.符合条件的博士后可申请评定专业技术资格。
6.博士后出站可申请留医院工作,凡考核合格根据岗位需要优先录用。
7.若博士后资助政策有调整,以最新的文件为准。
二、应聘条件
(一)品学兼优,身心健康,年龄不超过35周岁;
(二)取得博士学位,且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三)要求全职在站工作,达到优秀博士后入站奖卓越级别(卓越级别入站可获得20万元入站奖励);满足基本条件且达到以下任意一项:
1.近 5 年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篇影响因子 ≥10 分文章;
2.累积发表影响因子 ≥ 20分文章(所有文章单篇均≥5分,至少有1篇大于 7 分或含一篇中科院分区一区);
3.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4.主持省部级项目;
5.获得博士后站前资助。
(四)能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具有独创性能力和较好的沟通能力。
三、招聘学科(方向)
科室 | 合作导师 | 研究方向 |
---|---|---|
神经外科 | 赵世光 |
1.脑肿瘤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 2.神经创伤与修复
|
血液肿瘤科 | 于力 |
白血病精准诊疗及细胞免疫治疗
|
王立新 |
恶性血液病的精准诊疗、细胞免疫治疗
|
|
郭蒸 |
恶性肿瘤进展的分子机制研究及临床治疗应用选择
|
|
周景峰 |
白血病干细胞分子调控网络及靶向干预策略
|
|
普外科 | 巩鹏 |
1.医学图像处理及手术导航的建立 2.抗肿瘤的天然产物及化合物的筛选 3.消化道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分子机制 4.肠道菌群与消化道肿瘤之间的关系及分子机制
|
刘忠 |
1.移植免疫 2.胃肠道肿瘤免疫治疗
|
|
张贤彬 |
1.肿瘤微环境在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及耐药中的作用和机制 2.基因编辑技术在治疗消化道中的应用与临床推广
|
|
耳鼻喉头颈外科 | 陈向东 |
音乐声音的中枢感知、分析与情感机制研究
|
脊柱骨病科 | 陶惠人 |
1.骨质疏松防治研究:纳米抗体、骨质疏松疫苗等方面 2.脊柱畸形机制研究: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3.脊髓损伤机制研究:脊髓神经的重建与再生
|
张勇 |
儿童骨与关节发育畸形与创伤
|
|
骨关节创伤科 | 尚剑 |
1.骨盆、四肢骨与关节损伤修复与功能重建,骨感染、骨不连精准化治疗 2.新型智能响应药物递送系统的研发 3.内植物相关骨感染的发病分子机制,新型抗菌涂层的研发
|
泌尿外科 | 孙中义 |
1.男性生殖 2.生物医学工程
|
侯祺 |
1.前列腺癌分子标志物开发及机制研究 2.泌尿系结石机制及影像学研究 3.生物信息学及人工智能应用研究
|
|
中心实验室 | 李永辉 |
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生的遗传学与表观遗传学机制与转化研究
|
高雪峰 |
炎症性肠病中微生物组和代谢组对肠黏膜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
|
内分泌代谢病科 | 李强 |
糖尿病、肥胖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
|
重症医学科 | 宋志 |
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重症创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
|
麻醉科 | 孙焱芫 |
1.疼痛机制 2.睡眠觉醒机制
|
药学部 | 赖正权 |
1.中药及复方的药效评价及分子机理 2.苦寒类中药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
口腔科 | 孟贺 |
牙周软组织再生工程
|
马琳 |
1.靶向于肿瘤微环境的癌症个体化治疗 2.正常组织的辐射损伤与防护
|
|
戴娟 |
1.牙齿快速移动的生物力学机制和临床应用 2.颞下颌关节改建的生物力学机制和临床应用
|
|
肾内科 | 任野萍 |
1.代谢性疾病相关肾损伤 2.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及营养研究
|
尤永珂 |
1.肾纤维化与炎症 2.代谢性及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肾损伤
|
|
王琴 |
1.肾脏Kelch3磷酸化与高血压分子机制 2.肾脏磷负荷与肾脏炎症分子机制
|
|
妇科 | 吴雪清 |
1.妇科肿瘤、生殖内分泌疾病和宫腔损伤疾病的诊治 2.新型材料及新药物的开发与应用
|
心血管内科 | 武晓静 |
1.心力衰竭慢病管理,心脑交互调节(有生物医学工程或信息科学研究经历者优先) 2.血管稳态失衡的机制和调节,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和防治
|
尹新华 |
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
|
体检科 | 谭震 |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机制研究以及新药开发
|
肝胆外科 | 李晓武 |
外泌体,肿瘤免疫,肿瘤靶向,肿瘤微环境,肿瘤转移的机制研究
|
刘辉 |
1.靶向肝胆胰肿瘤的纳米药物载体 2.肿瘤免疫微环境
|
|
急诊科 | 韩伟 |
1.急救可穿戴设备传感器及算法,5G+急救 2.中毒及代谢性疾病、脑损伤 3.纳米药物载体、肿瘤治疗、疫苗等方向
|
李琴 |
脑损伤分子机制,脑功能保护及康复
|
|
影像科 | 吴光耀 |
1.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DKI、DTI、IVIM-DWI/invivo和invitroHRMAS1HMRS/VBM-MRI) 2.肺部磁共振成像与大数据分析 3.肿瘤定量成像及肿瘤血管生成DCE-MRI、DCE-CT及DCEPET成像(包括Clusteranalysis)
|
吴若岱 |
1.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结合的医工交叉研究 2.临床与基础医学影像研究:重点探讨肝脏疾病的应用基础研究及相关医学影像成像研究
|
|
眼科 | 蔡莉 |
1.眼免疫相关领域:包括多潜能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的研究 2.调节性T细胞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调节作用 3.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机制 4.干眼的发生和干预机制 5.葡萄膜炎的发生机制及相关药物研究
|
神经内科 | 李方明 |
脑血管病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
|
产科 | 陈香娟 |
1.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 2.早产启动机制的研究
|
胸心外科 | 张晓明 |
1.非小细胞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2.严重胸外伤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
皮肤科 | 王俐 |
1.免疫性皮肤病 2.皮肤损伤与修复
|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 任新玲 |
肺癌发病机制及基因免疫治疗
|
消化内科 | 徐龙 |
消化动力及肝病研究
|
临床营养科 | 舒晓亮 |
1.重大慢病精准化营养治疗及其机制研究 2.肿瘤营养学 3.药食同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4.肠外与肠内营养及其应用研究 5.单细胞(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营养生物学
|
检验科 | 郑卫东 |
1.乳腺癌、甲状腺癌及前列腺癌的循环肿瘤标志物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肿瘤标志物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感染性疾病分子诊断新技术(新一代测序及分子POCT等)研发及临床应用研究。
|
感染性疾病科 | 陆坚 |
1.临床感染病原菌致病性及耐药机制 2.新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其基础研究 3.医院感染病原体及其预防控制 4.新药与医疗器械、试剂的临床应用评价
|
四、应聘方式
1.中文或英文简历(包括联系电话、常用email,论文请标注分区和IF);
2.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全文;
3.学位证明(或海外留学证明);
4.博士导师推荐信。
请将应聘资料以“博士后应聘+意向合作导师+姓名+博士毕业学校+博士研究生招聘网”格式命名投递发送至邮箱:sughbsh@163.com,抄送至邮箱gxrccqdwjmxy@163.com。
联系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学苑大道1098号深圳大学总医院教学科研部
电话:0755-21839896,詹老师
咨询QQ群:912367315
应聘时请将简历抄送一份到:chinayanjiusheng@126.com,邮件标题:应聘单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博士研究生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