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
(一)中心介绍
中心聚集了以郭东明院士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的优秀科研团队,依托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力学等优势学科,以国家级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为支撑,与宁波市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开展高端装备结构创新设计、高性能传感/执行器件制造技术、高性能零件智能制造技术、先进复合材料数字化高效制造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团队在超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微纳米制造技术与装备、智能装配技术与装备等方向形成鲜明特色,多项研究居国内领先地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10余项。
(二)岗位需求
1.海洋装备强度分析与创新设计团队
大连理工大学阎军教授领衔的海洋装备强度分析与创新设计团队,始终秉承建设海洋强国的“蓝色信念”,长期致力于海洋装备结构监测、海洋柔性管缆结构设计与测试、海洋管缆安装运维以及附属构件的加工制造等领域研究,解决了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为国家海洋装备设计、制造和安全保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招聘岗位 |
任职要求 |
专业 |
招聘人数 |
科研岗 |
1.博士学位,拥有高级职称者先优; 2.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及沟通能力;主持过横、纵向项目或有产业化经验的优先; 3.方向:1)海洋柔性管缆及附属装置研发方向;2)装备结构监测技术研发和数字孪生系统开发;3)海洋工程或装备智能化设计软件开发。具备有限元分析、高分子材料装置设计与制造、软件开发等相关经验者优先。 |
力学、海洋工程、高分子材料成型、机械工程相关专业 |
1人 |
2.电子器件喷印制造技术团队
团队依托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优势学科和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平台,面向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产业需求,开展智能器件、传感监测、高端装备的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团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ZF重点基金、JKW重大专项等50多个项目;相关成果实施成果转化2项并实现产业化,在智能终端、轨道交通等领域里得到了大量应用。
招聘岗位 |
任职要求 |
专业 |
招聘人数 |
科研岗 |
1.博士学位; 2.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具有以下条件优先考虑:具有工作经验,或从事智能器件、微加工等研发工作。 |
机械工程、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 |
1人 |
3.复杂能量系统数字孪生创新团队
复杂能量系统数字孪生创新团队包括教授3名、副教授4名,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团队具有强有力的科研基础,近年来承担了包括“两机专项”、JW重大基础加强项目、教育部-装发部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上项目等一批国家级重大科研任务,同时部分科研成果成功实现了产业化示范,具备科研向实用转化的充足经验;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大连市科技发明一等奖在内的多项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
招聘岗位 |
任职要求 |
专业 |
招聘人数 |
科研岗 |
1.博士学位; 2.具备支持、参与项目策划或担任项目主要完成人、从事能源动力或数字孪生、仿真开发经验者优先。 |
热能工程、控制工程、数字化等相关专业 |
1人 |
4.汽车轻量化与功能化设计团队
团队依托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曾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获多项国家、省部级科技奖项。围绕宁波汽车产业链发展的关键技术需求,团队通过共性技术平台建设、专项技术任务攻关,形成以汽车先进设计、复杂零部件制造、新能源动力系统以及整车驾驶性能测试技术为代表的“闭环式”产业技术体系,服务各类车型的整车与零部件产业的快速发展。
招聘岗位 |
任职要求 |
专业 |
招聘人数 |
科研岗 |
1.博士学位; 2.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沟通能力; 3.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参与项目策划或担任项目主要完成人、具有工业软件技术开发经验者优先; 4.科研方向与任务: 1)车身结构设计工业软件开发(大数据、CAE);2)结构多学科优化设计;3)碳纤维复材设计与分析;4)高分子成型加工;5)智能车辆感知与控制;6)虚拟驾驶技术;7)电池性能预测与结构设计;8)智能车辆动力系统设计;9)天线及飞行器隐身设计。 |
机械工程、力学、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磁结构设计与优化
|
1人 |
二、新材料与成型技术创新中心
(一)中心介绍
中心聚集了以蹇锡高院士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的优秀科研团队,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化工、材料等优势学科,以模塑制品教育部工程中心、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性能树脂省级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为支撑,开展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金属材料、新型耐高温可溶解高性能树脂、新型功能膜材料、生物医药材料等前沿、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团队在研制结构全新的系列新型耐高温可溶性高性能工程塑料、高性能铜合金连铸凝固过程电磁调控技术及应用等研究领域,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日内瓦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2项。
(二)岗位需求
5.铜及特种合金制备与加工技术团队
铜及特种合金制备与加工技术团队是国内领先的金属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创新团队,团队负责人为大连理工大学李廷举教授和王同敏教授。团队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拥有包括国家杰青、长江学者、万人计划等在内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老中青三代结合,具备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雄厚的研究基础和实验条件。团队已承担几十项国家级项目,结合宁波产业特色和新材料需求,开展高熵合金、铜、铝、镁等先进材料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招聘岗位 |
任职要求 |
专业 |
招聘人数 |
科研岗 |
1.博士学位; 2.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有责任心; 3.岗位科研方向包括高熵合金、铜、铝、镁等先进材料的制备与加工。 |
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或冶金工程相关专业 |
1人 |
实验技术岗 |
1.硕士及以上学位; 2.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有责任心; 3.负责设备日常管理、维护及操作; 4.可参与团队科研工作。 |
材料、机械相关专业 |
1人 |
6.轻合金与非晶材料团队
轻合金与非晶材料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兼职教授4人、教授级高工1人、工程师2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6人、硕士研究生59人。团队面向宁波汽车制造、海洋船舶、高端装备、国防军工等产业集群,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产品为目标,从事新型轻质高强、节能环保的结构与功能材料的研究,研发成型与加工制备等先进技术,为宁波市、浙江省等地方经济和产业服务。
招聘岗位 |
任职要求 |
专业 |
招聘人数 |
科研岗 |
1.博士学位; 2.岗位职责:从事与轻合金和非晶材料相关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1人 |
三、精细化工与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中心
(一)中心介绍
中心聚集了以彭孝军院士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的优秀科研团队,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化工、环境、生物等优势学科,以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强力支撑,开展新型染料物、精细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清洁制备、生物制药、节能环保专用设备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绿色精细化工产品及生物医药创新平台、高端专业人才培养和聚集中心。中心团队在生物染色染料、荧光识别染料等研究领域,以及清洁工艺和关键技术大规模应用等领域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嘉许金奖1项。
(二)岗位需求
7.生物医药团队
生物医药团队主要面向人民健康、面向经济主战场,围绕宁波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聚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治疗药物以及海洋生物及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和开发抗肿瘤、抗病毒、抗衰老药物等新型活性先导化合物,推动创新药的研究,开发生资源的功能性,开展功能性保健食品的关键技术研究,对创新药物和功能保健食品研究成果进行转化。
招聘岗位 |
任职要求 |
专业 |
招聘人数 |
科研岗 |
1.博士学位; 2.有机合成、药物化学、海洋药物研究等方向,能够从事天然活性化合物提取分离、医药中间体合成、海洋功能性药品食品研究以及生物活性评价等工作优先。 |
应用化学、生物工程、制药工程、药学、海洋科学专业均可 |
1人 |
8.先进光功能材料团队
先进光功能材料研究团队由樊江莉教授带领,从事功能染料的开发及其应用研究。通过调控染料激发态,强化染料在生物医学、信息、材料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及应用转化,相关成果发表于J. Am. Chem. Soc.、Angew. Chem. Adv. Mater等一流期刊。团队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3)及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20),“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系统”已获产业化应用。
招聘岗位 |
任职要求 |
专业 |
招聘人数 |
科研岗 |
1.博士学位; 2.有光功能染料研究经验、企业工作经验、项目管理经验者优先; 3.岗位职责:1)独立开展科研工作,承担研究生培养工作,申报国家和地方基金项目;2)寻求院企合作,承接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等横向项目;3)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申请国家和国际发明专利;4)协助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 |
有机化学、应用化学、精细化工等相关专业
|
1人 |
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中心
(一)中心介绍
中心聚集了以吴慧明教授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的优秀科研团队,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等优势学科,以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桥梁与隧道技术国家级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为支撑,与宁波市海洋高技术、临港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开展重大基础设施健康监测与灾害控制、港口海洋大数据、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发与水合物技术应用等前沿、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面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平台、高端专业人才培养和聚集中心。
(二)岗位需求
9.管道及管网输运安全保障技术创新团队
团队围绕管道及管网输运安全保障难题,通过专项技术任务攻关,形成以管道蚀、漏、堵综合监检测技术、信号发射及接收系统设计制造及复杂环境噪声下信号处理与反演技术、管道无损检测技术为代表的一整套管道监检测装备技术体系;同时通过共性平台建设,开展海洋极端条件装备及“双碳”技术布局,助力宁波市国际资源配置中心建设。
招聘岗位 |
任职要求 |
专业 |
招聘人数 |
科研岗 |
1.博士学位; 2.责任感强,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较强沟通能力、科研水平较高、原则上要求各教育阶段均就读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双一流、世界排名前200大学,具有高级职称可放宽); 3.具有以下研究方向者优先:流动安全保障及管道监检测技术与装备开发;水合物技术(蓄冷、储氢、水处理、气体分离等)应用开发、工业CT图像算法开发。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声学、水声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给排水工程技术、管道工程技术、管道运输管理、岩土工程、计算流体力学、计算机或软件工程、CT技术等相关专业 |
1人 |
五、信息、软件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
(一)中心介绍
信息、软件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面向高端产业用信息、软件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依托大连理工大学软件、信通、控制等优势学科,以工业装备节能控制技术国家级工程实验室、泛在网络与高端软件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为支撑,与宁波市软件、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开展嵌入式软件、工业软件及FPGA评测、微电子产品、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海洋经济的深度融合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信息、软件与人工创新平台、高端专业人才培养和聚集中心。
(二)岗位需求
10.智能图像分析团队
团队多年来致力于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在目标跟踪、显著性检测、图像深度估计、图像视频分割等领域做出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工作。团队发表顶级刊物200余篇,总引用量2万余次,连续六年国际视觉跟踪大赛冠军。团队承担多项国家重点重大项目,与华为、阿里、Adobe、腾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长期且深入的科研合作。
招聘岗位 |
任职要求 |
专业 |
招聘人数 |
技术开发岗 |
1.硕士及以上学位; 2.具备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3.具有计算机视觉领域科研背景,掌握深度学习基础知识,掌握python编程和深度学习框架(如pytorch/tensorflow),具有较好的英文学术论文阅读能力和编程能力; 4.发表本领域国际顶刊刊物论文者或有项目经历者优先。 |
信号与信息处理、人工智能、计算机专业 |
1人 |
11.智慧水务创新研究团队
智慧水务创新研究团队整合大连理工大学在水资源调控、防洪减灾、城市水务、水生态环境等领域的优势研发力量,以系统解决区域水问题为核心,融合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等技术方法,打造产学研体系,全面支撑宁波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团队是以彭勇教授为核心的、由众多国内水利行业知名专家组成的、具有丰富的产学研开发与合作经验的团队,包括: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及博士后6人,高级技术工程师16人,在读博士硕士70余人。团队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40余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1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相关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松花江、辽河等大型流域,并为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等重大工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招聘岗位 |
任职要求 |
专业 |
招聘人数 |
科研岗 |
1.博士学位; 2.具备支持、参与项目策划或担任项目主要完成人、从事水文水资源、流域水生态环境、智慧水务等经验者优先。 |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等相关专业 |
1人 |
六、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宁波分中心
(一)中心介绍
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宁波分中心结合工程研究中心的科研优势和宁波市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坚持以“十四五”规划为发展纲领,聚焦高端装备、新型材料、智能制造领域,主要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面向宁波市以及长三角区域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工程建设需求,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实验研究;二是研判当地产业发展态势及需求,进行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和系统集成;三是推动技术转移和扩散,为当地企业、政府持续不断地为提供先进技术、工艺及其技术产品;四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为行业提供支撑性服务;五是提供工程技术验证和咨询服务,研究产业技术标准;六是培养工程技术研究与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二)岗位需求
12.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创新团队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创新团队由丛明教授带领,曾先后获批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装备预研项目课题、某创新特区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承担多项企业技术开发与产品应用项目。团队致力于高精度视觉缺陷检测技术、复杂制造过程数字孪生系统、多感知融合机器人智能作业、仿生自主导航相关技术研发,为提高我国智能制造自主研发能力,解决国家卡脖子问题作出贡献。
招聘岗位 |
任职要求 |
专业 |
招聘人数 |
科研岗 |
1.博士学位; 2.具备较强的团队沟通及成员协作能力,敢于承担责任,面对科研难题能够独立思考; 3.在国际主流刊物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论文;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及阅读能力;参与科技项目申报、撰写及组织,具有机器人智能制造相关科研经验者优先; 4.科研方向与任务: 1)刚-柔-软机构的行为顺应与可控性;2)人-机-环境多模态感知与自然交互;3)机器人智能操作系统架构;4)构件表面特征高精度视觉检测;5)数字孪生与智慧工厂;6)智能装备创新设计方法及应用;7)智能感知与智能控制;8)激光雷达自主导航。 |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工程 |
1人 |
技术开发岗 |
1.硕士及以上学位; 2.具备较强的团队沟通及成员协作能力,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技术开发难题能够独立思考; 3.参与项目技术开发或担任过项目负责人、在机器人领域期刊发表国际高水平论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具有机器人智能制造相关技术开发经验者优先; 4.技术开发任务及方向: 1)刚-柔-软机构的行为顺应与可控性;2)人-机-环境多模态感知与自然交互;3)机器人智能操作系统架构;4)构件表面特征高精度视觉检测;5)数字孪生与智慧工厂;6)智能装备创新设计方法及应用;7)智能感知与智能控制;8)激光雷达自主导航。 |
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 |
1人 |
13.精密成型及涉海特种装备研发团队
精密成型及涉海特种装备研发团队以大连理工大学建设的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船舶学院等单位为依托,致力于激光3D打印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并延拓至高性能泵阀设备研制及应用技术、特种功能UUV平台研制等领域。团队先后承担863计划、国防预研、自然科学基金等一批国家级重大科研任务,获批发明专利二十余项,系列化大型3D打印装备等部分科研成果已具备产业化条件。团队先后获得了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发表论文百余篇,现有教授/副教授8人,博士/硕士/工程师数十人,年龄结构合理、专业配置完备,具有良好的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的能力。
招聘岗位 |
任职要求 |
专业 |
招聘人数 |
科研岗 |
1.博士学位; 2.3D打印、激光加工相关研究方向优先; 3.岗位职责:各级项目申报实施及相关知识产权规划管理;技术成果产品化、企业合作对接;结合项目需求和个人兴趣开展专题研究。 |
材料或机械类专业 |
1人 |
技术开发岗1 (3D打印装备机械设计) |
1.硕士及以上学位; 2.熟悉传动、密封、气体/粉体循环、加热/冷却、刚性优化、振动抑制等方法; 3.熟悉三维CAD制图、标准件选型计算、零件选材计算; 4.了解常用机加工、表面、热处理、钣金、装配工艺; 5.具备3D打印、非标自动化、激光加工从业经验优先。 |
材料、机械、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电子、光学类专业 |
1人 |
技术开发岗2 (3D打印装备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
1.硕士及以上学位; 2.熟悉PLC或运动控制器、上下位机编程; 3.熟练绘制原理图、布线图、布局图、施工图; 4.熟悉伺服、气动、相机/镜头/光源、端子、开关、传感器等器件选型计算; 5.具备嵌入式、RTOS、机器视觉、机械臂应用开发经验者优先;具备3D打印、非标自动化、激光加工从业经验优先。 |
材料、机械、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电子、光学类专业 |
1人 |
七、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宁波分中心(筹)
(一)中心介绍
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宁波分中心(筹)结合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优势和宁波市产业集群发展需求以及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面向宁波市以及长三角区域海洋强国及海洋经济发展等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工程建设需求,在海洋动力环境作用、海岸与跨海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海上能源资源开发关键装备研发,以及海洋工程智慧运维与全寿命安全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实验研究,聚焦海洋工程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及全生命期安全管理,推动工程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进一步集合技术成果,开展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和系统集成,推动当地企业科技转型,助力培养工程技术研究与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二)岗位需求
14.智慧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创新团队
智慧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创新团队依托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聚焦国家双碳目标,面向我国海上可再生能源开发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关键领域,紧密围绕宁波市对高端装备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科技创新驱动的需求,针对海上风电、光伏、养殖等综合能源和资源开发的结构全寿命期安全关键问题挑战,重点开展装备结构数字化建模与优化、高精度安装、智慧运维的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工作。该团队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4人、实验和技术人员10人;在校学生48人,其中博士19人、硕士29人。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基金委重点基金等项目资助下,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其中,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发表学术期刊论文200余篇;授权国际发明专利8项,国家发明专利27项。
招聘岗位 |
任职要求 |
专业 |
招聘人数 |
科研岗 |
1.博士学位; 2.责任感强,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较强沟通能力; 3.科研方向与主要任务:开展海上风电方向的科研和实验工作,具体研究方向为海上风电结构分析、监测及智慧运维;业主单位的沟通和协调;负责项目履约工作。 |
海洋工程、海岸近海工程、船舶工程等相关专业,具有相关专业工作经历者,要求可适当放宽 |
1人 |
实验技术岗 |
1.硕士及以上学位; 2.责任感强,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较强沟通能力; 3.主要任务及方向:负责设备的购置、维护和开发;参与实验工作;参与科技项目履约工作;参与团队日常管理工作;相关工程和研究方向为海上风电结构监测及分析方法验证。 |
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等专业方向,具有相关专业工作经历者,要求可适当放宽 |
1人 |
附:研究院岗位设置说明
研究院岗位设置说明 |
||
岗位名称 |
岗位职责 |
职称体系 |
科研岗 |
面向宁波研究院发展和学科需求,完成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工作。 |
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 |
实验技术岗 |
面向宁波研究院实验平台和学科需求,完成试验设备的建设、操作、维护、开发等工作。 |
正高级实验师、高级实验师、实验师、助理实验师 |
技术开发岗 |
面向宁波研究院发展和学科需求,完成创新团队的科研、研发等工作。 |
教授级高工、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 |
应聘时请将简历抄送一份到:chinayanjiusheng@126.com,邮件标题:应聘单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博士研究生招聘网